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武侠修真 -> 都市藏真

正文 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大黄鱼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虎头鱼最近卖的不错通体红色的虎头鱼韩孔雀并不陌生在孔雀岛待了一些日子的韩孔雀经常去海鲜大排档自然对虎头鱼也很熟悉这种鱼肉质紧实加点豆腐红烧就很鲜。

    跟大闸蟹一样10月中下旬的鲳鱼更肥美很多渔民都爱吃虎头鱼所以在农贸市场虎头鱼是最难进到货的也是最早被主妇们抢光的品种。

    虎头鱼跟小黄鱼一样都是野生的价格也差不多个头不大很多人一开始不知道这个鱼的烧法其实味道很鲜可以红烧也可以跟鲫鱼一样做豆腐汤。

    吃过几次韩孔雀知道做红烧豆腐鱼有个小窍门稍微放一点点醋来提鲜味道会更好。

    “算来算去还是捕捞大黄鱼最上算就算五百元一斤差不多是八十美元每斤了。”韩孔雀看着探鱼器

    大黄鱼又称“黄花鱼”、“黄瓜鱼”其肉质鲜嫩、蛋白质高、胆固醇低又披着一身“黄金衣”寓意吉祥因而成为餐桌常客。

    现在国内市场上野生的已几乎绝迹市场上卖的基本是天然养殖的所以国外进口的大黄鱼销量是最好也就是中秋、春节前后国人都喜欢上一道黄瓜鱼在国内一天至少可以卖个六七十吨。

    看到这个价格市场又那么大韩孔雀立即心动了如果捕捞个几万斤那就是几十万美元啊!稍微多点就是上百万美元。

    这样算来捕捞大黄鱼的收获绝对不比捕捞鲍鱼差。

    当然大黄鱼的鱼群也不是那么好找的。相比广袤的海洋海中的鱼群是极少数而在这极少数当中又只有及其少数的鱼群是大黄鱼鱼群。

    所以想要在海洋之中追踪到大黄鱼鱼群也是十分不容易的要不然所有渔业公司都该发财了。

    既然计划捕捞大黄鱼就要好好计划一下大黄花鱼是六十米以上的中上层鱼类。如果运气足够好韩孔雀就有可能在海中三十米以内发现大黄鱼鱼群。

    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之内韩孔雀不停的用自己的感知结合探鱼器寻找大黄鱼鱼群。

    如果单纯的使用探鱼器找到鱼群是肯定的但怎么确定是大黄鱼鱼群就没办法了所以韩孔雀还得利用感知神通来亲自查看。

    当然如果这里有仿真鱼。直接把这些间谍鱼放进海洋之中那么什么样的鱼类韩孔雀都能够找到。这也是孔雀岛渔业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在这里韩孔雀却没有任何帮助所以他只能利用渔船上的探鱼器。

    拖网渔船上有探鱼器所以韩孔雀的效率很高只要探鱼器发出警报韩孔雀就可以放出感知感知一下水下是不是大黄鱼鱼群。

    经历了几十次失败这一次韩孔雀终于观察到了大黄鱼鱼群。

    不得不说。这片海域的海产十分丰富就连数量及其小的大黄鱼群在这里也不算罕见。

    有了第一次发现韩孔雀很快就再次有了发现这只能证明这里确实的很好的渔场。

    在标记下第三个大黄鱼鱼群的游动方向和速度之后韩孔雀控制拖网渔船停留在一片海域当中。静静的等待天黑。

    在海上游荡了一天韩孔雀也累了特别是不停的使用神通让他精神及其疲倦。

    睡了一觉等到月黑风高。韩孔雀起来此时的气温已经降至4c。海风刮在脸上硌得生疼这个时候韩孔雀再次启动渔船突突的马达声回荡在海平面。

    韩孔雀全程将头伸出窗外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海面:“今晚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正是捕捞大黄鱼的好时机。”

    韩孔雀想要捕捞大黄鱼可是做足了功课的大黄鱼体内含有一种黄色色素该色素见光会被分解因此起捕大黄鱼必须在晚上。

    白天捕捞的话大黄鱼周身褪呈白色就不受人待见了。

    每年夏季前后大黄鱼在集群产卵时会发出叫声雌鱼的叫声较低同点煤气灯时发出的哧哧声相似雄鱼的叫声较高像夏夜池塘里的蛙鸣。

    在木帆船生产时渔民都把耳朵贴在船板上聆听叫声判断鱼群的大小和密集程度以及鱼群的深浅进行捕捞。

    韩孔雀的感知敏锐他也想要听听这片海域是不是有大黄鱼鱼群经过。

    渔船行驶了20分钟探鱼器上终于发现了鱼群这个是韩孔雀白天早就观察好的这片海域经常出没的大型鱼群就是黄花鱼群。

    看到迎面撞上鱼群韩孔雀按照早就规划好的动作开始操控渔船。

    一个人捕鱼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过现代化的先进拖网渔船让这一切变得也不是不可能。

    韩孔雀早有计划所以他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现在鱼群追踪到了接下来就看他对拖网渔船的操作了。

    韩孔雀的动手能力是很强的所以这一切对他来说都不是问题。

    围绕着鱼群转悠了几圈大体计算了一下这个大黄鱼鱼群的大小、密度还有游动方向。

    韩孔雀计算好了该怎么捕捞从哪个方向下网从哪个方向捞起最后怎么处理。

    等一一理清楚了韩孔雀才开始下网、捞、起、收、拖、提、抬、倒一系列紧凑的完成大黄鱼的捕捞作业。

    看着甲板上无数的黄花鱼就算韩孔雀见惯了密集的鱼群此时也高兴的笑不拢嘴。

    按照既定的方案把这一网大黄鱼分别倒进甲板上的水槽之中。

    韩孔雀站在三四米长、五六十厘米宽的水槽两侧将早就准备好的空筐投入水槽中用力捞鱼接着将筐一齐拉出水面收紧网口顺着水槽将满筐的鱼往船沿拖。

    这边有传送带韩孔雀直接将鱼倒进传送带接着开始分拣。

    瞎眼的不要肚子大的不要畸形的不要当然太小的也不要。

    一边分拣一边把不要的直接扔进海里留在传送带上的大黄鱼直接输送进冷库进行快速冰冻。

    这批大黄鱼质量很好由于是天然野生的所以质量差的一般活不到现在所以那种畸形的瞎眼很少见他挑选出来的大部分是肚子大的这样的买不上价格还不如放归大海。

    韩孔雀有的是力气他不停的将一整筐的鱼提到半米高的甲板上接着倒入传输带接着开始分拣。

    现在船上只有韩孔雀一个人所以他只能自己做如果甲板上有着四五名帮手那就可以更加快捷的处理这些大黄花。

    一般捕捞上来了渔获最先的是称重两个拎着用竹筒特制的木秤提筐上秤另两个在秤前负责对秤报数。

    就这样一边记录每框的重量一边将秤好的鱼筐直接往舱底提前摆好的泡沫箱子倒倒入冰块直接封箱。

    整个流程不到2分钟就完成了但韩孔雀明显不能做到所以他只能在传输带上简单的分拣一下就直接入库。

    大黄鱼一出海面就会缺氧很快就会死亡因此必须得尽快处理才能保证它的肉质和鲜度达到最佳。

    如果是熟练的渔汉子1个小时至少可以封装10吨的大黄鱼。

    韩孔雀虽然不熟练但他捕捞的这批大黄鱼质量好残次品很少所以处理起来的速度也不慢但就算这样他忙碌了一个多小时才处理完一网的收获。

    这一个多小时之中韩孔雀处理了一百多筐黄花鱼其中有一些杂鱼也有一些太小的和品相不好的。

    除了这些还剩下七八十筐的数量而每一筐的重量都在四五十斤所以只是这么一网韩孔雀就收获了四千斤大黄花鱼。

    按照每斤八十美元计算这就是三十二万美元的收获。

    当然市场价跟他的上岸价肯定是不同的但再怎么不同他这一网也有上百万人民币的收获。

    “听说现在国内已经不从印尼进口大黄鱼了不知道只是不进口养殖大黄鱼还是连野生的也不进口了。”韩孔雀把头伸出船外仔细听着海面的动静。

    现在离天亮还有五六个小时韩孔雀还想在下几网这样一晚上的收获就大了。

    开着船一边休息一边按照今天白天绘制的洋流图推断着大黄花鱼鱼群可能的位置。

    这一点其实一些大型渔船都能够做到而且人家做的更好经验也更加丰富。

    但凡是世界性的大渔场多分布于近海大陆架,都具备一定的形成条件大陆架地区海水浅,水中阳光充足,海洋浮游生物生长旺盛,吸引鱼类。

    多有洋流作用影响,如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上升流造成的秘鲁渔场、本格拉渔场等

    沿岸有河流径流注入,带来大量营养物质,促进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生长,吸引鱼类。(未完待续。)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