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武侠修真 -> 都市藏真

正文 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精美酒器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单单从这部分西夏文上面就可以说这批西夏古瓷是西夏王国的瑰宝也是我国历史上党项民族的历史见证除去自身所包含的审美艺术价值外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后人解读西夏王国的金钥匙。

    西夏瓷受磁@州窑、耀@州窑和山@西各瓷窑先进工艺的影响加之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交流南方先进制瓷工艺的介入西夏瓷融南北文化之精华逐步成为陶瓷界的一朵奇葩。

    目前西夏瓷逐步得到世界的关注特别是西夏白瓷和剔刻瓷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的珍品。

    当然除了这一批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文物之外西夏的陶瓷艺术也是十分精湛的特别是西夏的酒具。

    西夏人喝酒已经是一种文化所以不要以为酒器就是实用器其实也是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的。

    韩孔雀找到的瓷窑有一座就是专门烧制酒具的当然也有金银器作坊也是专门制作酒具的但相比金银器韩孔雀更加重视西夏的瓷器。

    西夏的酒具太精美了其盛酒器美轮美奂其饮酒器别具匠心西夏酒具可以说是达到了那个时代的一个高峰。

    韩孔雀知道西夏的酿酒业由官府掌控西夏的主体民族党项族由高寒地区的游牧逐步向农耕文明靠拢可以说是这个民族在生活中的常用消费品。

    到了西夏立国酒便始终伴随着这个小王国的成长与灭亡。

    所以在后来发现的瓷器之中酒器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只是这么一批瓷器就足够韩孔雀专门建立一家大型博物馆用来存储和展出了。

    刚开始韩孔雀还没有特别重视这批瓷器后来因为铭文所以韩孔雀仔细查看了很多酒器这个时候他才发现在古代的西夏他们十分看重酒器。

    而且于山也发现这里的酒器十分齐全按照大类来分就分为储酒器和饮酒器如果按照艺术价值来分又分为实用器和祭器。

    西夏的盛酒器主要有瓮、瓶、罐、缸等既易于存放或者运输、携带又能防止减少挥发。

    韩孔雀在这里找到了太多的酒器各式各样的都有比如说先前那个小口瓶其实就是一件酒器而为什么这样的小口瓶上有铭文?

    这个还需要从这些酒器的作用和使用的人物来分析当然这样看来可以带有铭文的又不止是一件小口瓶了所以后面韩孔雀又发现了很多酒器之上带有铭文。

    先说瓮瓮是大器器物高大口径较小腹径肥大一般高都在40厘米以上。

    常见的瓮有四耳系、双耳系而无系的瓮较少因为有系的瓮携带、搬动都比较方便。

    由于瓮的腹大口小盛固体物件不方便取用而方便盛储的是液体制作精美的绝大多数用作盛酒。

    所以在这里发现的瓮里面全都装着美酒这也算是韩孔雀的意外收获。

    不过韩孔雀并没有打开毕竟现在还在古墓之中就算里面有美酒韩孔雀也没有心思喝。

    比起瓮来罐的口径要大整体没有瓮那样高大这些其实是用来大规模储藏酒的酒器或者干脆就是平民使用的储酒器。

    而在这里的当然不是普通的储酒器所以里面的酒也肯定不简单。

    可以说韩孔雀在这里发现的所有储酒器里面都应该是装着酒的只不过有一些保存到并不好所以挥发干净了。

    但就是这样这次韩孔雀发掘出来的酒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毕竟不管是瓮还是灌其数量都不少而这两种储酒器的体积都不小每一只罐子每一只瓮之中都有着大量酒液这就让韩孔雀的这次收获变得多了很多。

    当然西夏盛酒使用最为广泛的是瓶这里面就有梅瓶这些梅瓶里面也装着酒不过梅瓶毕竟不如瓮大所以酒的数量就少了点。

    加上梅瓶要比瓮和灌都难以烧制所以数量也不多当然这也是因为梅瓶在西夏的地位决定的。

    在西夏梅瓶又称作经瓶其主要功能是在佛事活动中用以盛酒也就是谈佛念经或与写经有关所以称“经瓶”。

    西夏经瓶又分为广口瓶与小口瓶刚才韩孔雀特别关注的那件有铭文的小口瓶就是经瓶是一件活佛用来盛酒的经瓶所以上面出现铭文是很正常的。

    在西夏他们习惯将口径大一些的称为“广口瓶”口径小的称为“梅瓶”。

    当然经瓶也是有各式各样的在西夏众多的“经瓶”之中又分为素瓶与剔刻花瓶素瓶主要是黑色和茶叶末釉而剔刻花则还有白色。

    韩孔雀发现的人物图案的“经瓶”可以说是西夏盛酒器中的佼佼者这类人物图案的瓶已知有两种一种是人物有胡须的另一种是人物无胡须的。

    已知有胡须的人物瓶瓶口略残釉色为白中泛青釉面较薄主图案是一位留胡须的饮酒者面额丰满秃发微醉状半坐头上生出祥云。

    另一个瓶的主图案相同差别在人物无胡须。

    还有一类器物是介于盛酒器与饮酒器之间这就是扁壶像扁壶这种器物最适于路途携带是游牧民族马背上的常见必备物件。

    先前韩孔雀也发现了一件制作工艺十分精细的白瓷扁壶那件扁壶长20厘米宽17厘米扁壶不但有贴花和印花工艺而且还有汉文和西夏文结合的铭文所以它肯定是酒器之中的精品。

    除了上述的这些储酒器再就是饮酒器了西夏饮酒器有大小之分大的如碗小的有杯形式多样。

    碗类主要是喝马奶酒、葡萄酒所使用的因为此类酒的酒精度较低所以用碗来喝而这十分对蒙@古人的胃口所以这种碗也特别多。

    也许是因为用碗喝酒十分符合蒙@古人的习惯所以韩孔雀发现的大量瓷器之中在数量上碗绝对占据了绝大多数。

    这些碗都比较特殊跟普通的碗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韩孔雀一眼就看出来了这是西夏制造的。

    这些碗跟普通碗是不同的因为在西夏他们饮酒的碗分为一般和比较特殊的严格地说是瓷质碗式匜。

    这种碗式匜就是在瓷胎制作成形时在口沿处向外压一下或者用手指在口沿处拉一下在口沿处有一处凹槽形成如匜样的流饮用时碗内的液体不向周围溢出可以说这是西夏人的一种创造。

    西夏的这种瓷质匜也可分为四大类一是碗式二是碟式三是豆式四是仿古代铜匜式。

    西夏的碗式匜大概是烧废的碗所带来的启迪因为西夏的烧瓷坯胎含沙较多又地处西北干燥的荒漠性气候带坯胎做成后有要晾干的一道工序而这道工序是西夏瓷器烧制是否成功的关键。

    晾得太干了胎体就会有裂纹晾得干不到位湿度偏大入窑后就会变形。

    有裂纹的器物烧制出来不可用但变了形的器物还可以用。

    碗、碟之类的变形产品在使用中被发现歪歪斜斜的虽不好看但喝汤不漏喝酒不洒喝奶不乱流于是工匠们在烧制喝酒用的一些器物时在做好坯子后在口沿做一个缺口类似匜的流。

    西夏的这种碗很多韩孔雀发现了不少完整的各色釉的窑碗但多半是不工整的是歪歪斜斜的韩孔雀知道这和西夏人爱喝酒、常喝奶的生活习惯是有关联的。

    爱喝酒就很容易发展出喝酒的文化比如这种碗式匜只能喝低度数的酒当然喝低度酒也不止是用碗式匜高足杯也可以而且西夏也发展出来了各式各样的高足杯。

    西夏的高足杯的高度6-9厘米不等黑、白、褐、青等各种釉色都有这种器型是足高占总高度的三分之一杯口的直径比杯的通高要略大一点杯足有露胎其余部分满挂釉足部上小下大足底部挖空一点。

    如果喝高度酒那么就必须换酒器了那就需要用酒杯比如无耳杯和双耳杯。

    无耳杯已发现的制造方法都一样式样差别不大芒口、圆腹、高足。西夏的这种酒杯足底较小腹部有一小孔。

    这个小孔有两个作用一是烧制酒杯坯时蘸了釉水的胎是杯口向下倒扣烧制的为防粘连口沿处不上釉所以是芒口。

    另外是底很小由于足底如果立在平面上烧制很不稳当也由于头重脚轻容易变形或倒下。

    这样酒杯必然倒扣着烧既然倒扣着腹部大内存空气就多空气不排出加热后就要膨胀会把腹部胀破或使腹部变形这就是腹部要有一个小孔的原由。

    这是烧制技术层面上的作用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在饮酒时中间有一个小孔叫“公平心”。(未完待续。)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