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都市言情 -> 我的慢穿生涯

演艺界 何佳 17 童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要说这时候文化人还是很受尊重的,作家这个名头就让李沛受益不已,更别说出版的几部小说中,确实有那么一两部还是很具影响力的~~~

    两人天南地北扯了一通,何佳这小姑娘虽然早早地离开家在外求学,性格十分独立,自我保护意识也比较强,但在李沛这个官场里打滚的人来说,不动声色地就把何佳的底摸了个透。

    何佳爸妈是在特殊年代下放到鹤膝的,因为专业对口,就一直在矿上工作,何佳就出生于鹤膝!

    还有一个哥哥何华,比何佳大六岁,那时候怕农村条件不好,就没把四岁的老大带下去,结果分到矿上,还是技术工,那年头煤矿的待遇可是以前在省城当老师,还出过国,但因为家庭出身不好,大活动刚开始不久被打倒了,受了不少罪,幸好有几个学生下大力气保了他,以下放的名义把他弄到边境小城的矿上来教书。

    矿上知道他的底细,怕孩子们挑刺,说是问题老师,又怕没法和拜托这事的那几个学生交代,毕竟那几个学生就算在现在的冲击中,也稳坐泰山,可不是一般人物啊!

    算了,把他搞去教体育吧,谁不会教体育啊?

    带着孩子们做做准备活动,让后就可以放马了,不费心,还清闲,照常领工资。

    就这么着,冯老头在矿上当了四五年的体育老师。

    这年头再怎么傻大胆的人都被弄成惊弓之鸟了,本来也不想惹什么麻烦,但何佳确实是个好苗子,不好好系统训练,过了这两年就浪费了。

    老人家快六十了,但能在那样的冲击中还能坚持下来的,都保持着一份赤子之心。

    思虑再三,最终遵从于自己的良心,老爷子私下里找何佳爸妈说起这个话题。

    何佳爸妈当然同意,大家都是下放的人,也没谁看不起谁,能让孩子跟着学,就算最后没成才,总比自己瞎鼓捣强吧。

    于是两兄妹每天早上比往常早起两小时,跟着冯老师进行系统训练。

    何华毕竟年纪大了,都十三四岁了,时间已经浪费了,只能在旁边打打酱油,随着学习压力逐渐增大,渐渐地也就不去了,只有何佳一直坚持。

    就这么着,跟着冯老师一路搞短跑,从小学到初中毕业,每一年的运动会上,何佳必定要捧个短跑第一名回家,后来又加入了校体操队,经选拔去了市队。

    冯老师可不仅仅是会搞体育,少时家境极好。

    父辈跟着张作霖一起打江山,大帅死后,虽然跟着张学良入关,但因为看不过意少帅的很多做法,拉拔着一拨人又回到了东三省。

    凭着对地形的熟悉,带着一拨人马在山上当土匪,专对日军下手,还是给日军造成了不小的创伤!

    等苏联过来赶跑了rb人之后,下山加入了卫立煌的队伍,等辽沈战役时期,被东北野战军俘虏,经思想改造后加入了解放军。

    冯老师少时家境极好,小时候的私塾教育加上比较开放的西式教育,让他学会了很多才艺,比如钢琴、小提琴,因为父亲跟随张大帅,癖好都一样——喜欢看戏,冯老师跟着也学了一些,大概的京剧也能来上几段。

    九一八之前,被送到欧洲,后来和家人几次中断了联系,吃了不少苦,但小时候学过的钢琴、小提琴对于挣钱吃饭还是帮上了不少忙。

    艺多不压身!何佳这孩子聪慧活泼,从小看老,是个正气的好孩子,自己妻儿尽数死于动乱,如今孑然一身,这一身知识技艺也没什么后人能传承,那就都教给小何佳吧,能教多少是多少!

    于是,十岁的何佳开始学习小提琴,爸妈还托人找了一架老古董一般的钢琴,经冯老师数次校音之后,何佳又开始学钢琴。

    因为跟着老师哼哼京剧,何佳被老师提醒了!这年头京剧可都是牛鬼蛇神,要被打倒的,冯老师私底下随意哼两句,没想到被何佳学了去~~

    没想到越禁止小孩子好奇心越重,何佳自己对京剧竟然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算了,想学就学吧,这也是老祖宗的一门技艺,只是自己连票友都算不上,曾学的那几段戏都是为了讨老爷子欢心的,这教孩子可不能自己上手,把孩子教歪了可怎么办?

    私底下和朋友接触了一下,于是何佳又跟着另一个常老师学戏,只是何佳不是正经学戏,也不需要完完全全地学。就当兴趣涉猎了!

    这年头也不可能正经学戏,被发现了,可比搞体育锻炼严重,因为这个事不能声张,鹤膝荒野比较多,两人每周去旷野上教学两次,练习发音和身段眼法,何佳日常就是要练压腿和下腰的基本功。

    何佳的日子过得真是忙忙碌碌,两兄妹从小优秀,学习成绩年年拔尖,何父何母工作忙,矿上随时三班倒,于是家就交给孩子了,两人要管家里的钱,管家里的票,大小东西采买,甚至朋友送礼往来。

    为示公平,你管半年我管半年,家里井井有条,俩孩子也锻炼了不少生活本领。

    只是没想到最后何佳居然走了文艺道路!

    哥哥这时候高中毕业,因为成分关系,没办法继续上大学,就在厂里做了个临时工,何佳考了省城的职中,15岁的何佳自己拎着行李就离家求学了。

    何父何母对于孩子的选择是比较尊重的,虽然一家子搞工科的出了个演员,不是很符合设想。

    但建国后的文艺工作者和旧社会不一样,大家都是劳动者,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

    再说,这年头,能多念点书就好好念书吧,家里老大虽然在厂里工作了,但两口子一直没放松对孩子学习的要求,国家的建设终究需要文化者,眼看这几年风向渐渐变了,孩子必须读书!

    何华每天下工回来还要认认真真看两小时的书,特别是英文,只要母亲一有空,就被揪着练口语!

    ~~~

    日子这么不咸不淡地过,糊里糊涂地,考上了南海文工团的何佳突然被导演看中,演了个反特电影,这时候的人民娱乐匮乏,一年看不了几部电影,才18岁的何佳一下子火遍大江南北,火成了一毛四!就这么错过了成为军人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一声巨雷,炸醒了这个沉睡的国家!

    国家恢复高考了!

    一直没有放弃学习的何华,年纪正好的何佳,顺顺当当地都考到了北京,两人同时当上了大学生!

    哥哥何华毕业后留校,何佳高开低走,一路蹉跎至今。

    后面的事李沛都知道了,串起自己在农村在部队的趣事和囧事,两人相谈甚欢,李沛发现何佳在生人面前是比较拘谨的,但在熟悉的人面前会变得很活泼,很开朗!

    接下来,以感谢的名头顺理成章地请着吃了一顿饭,两人相谈甚欢。

    ~~~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