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玄幻魔法 -> 皖江情怀

正文 卷二十三 石镜涵空悬古月 观音踏水泛莲花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我惆怨着秋雨,在秋风里徘徊犹豫着,步移而泪颜。我采掇美景之余,感叹无限。我在回忆的谆切的话语中憬悟着,并且看着日渐融而风渐敛。我有怀兮苛扰耿耿,所思兮在天涯。

    石镜乡常见的诗史痕。明,颜从乔,《石镜山》。密筱伏微路,空山生远心。轻风洒林薄,偃忠多佳阴。默坐意各领,孤吟情自深。滴沥轻清涧,鸣栖饶异禽。余怀辛少事,所在成幽寻。绝壁含空翠,虚徐万象森。寂照鲜留影,磨莹无古今。明,阮自华,《石镜山》。天阙玻璃地,仙城碧玉楼。半峰悬古月,尺影辨神州。拂幔朝云蔚,承台绿萼浮。装成嬴女去,双凤过山头。清,倪适,《石镜山诗》。绝壑树明镜,巉岩耸露台,谁将天上月,移向此间来。倒影千峰入,清光万古开。时惊雷雨洗,不敢长莓苔。另:清,佚名,《独秀山串地名对联》。独秀山灵,和尚骑龙施法雨;井田畈美,观音踏水泛莲花。附:自题诗一首,《石镜抒怀》。阑入芊芊麓,心迹蓄意胠。锦乡思绵薄,不秀报丹躯。

    石镜乡,因石镜山而得名。石镜山山峦多风流,携镜而揽尽天下景。楚江两岸,皖河南北,林壑飘然于镜中,如梦似幻。这里春山芳菲临镜,又多几分虚浪映景。石镜乡位于县境中部,距离高河约十五公里。东邻月山镇,西接黄墩乡,南毗洪镇乡,北界秀山乡c茶岭镇。乡镇府驻查湾子。建国初分属高河区甘露乡和洪镇区分龙乡。一九五二年设石镜乡,一九五八年,划归月山人民公社。一九六二年,划为石镜公社。一九八四年改为乡。石门湖工业聚集区,坐落在石镜“飞地”(今月山镇和安庆市交界处),位于二零六国道,临近三一八国道。园区占地三百余亩,设施齐全,是皖西南地区最大的废钢铁加工配送中心。园区内已落户企业有,安庆市吉宽再生资源有限公司c景厦置业c恒远房地产c卓林园艺c生态农庄等多家企业入驻。目前全乡工业发展态势迅猛,企业发展氛围良好,逐步形成规模化园区,是社会各界投资者的理想之选。海螺山的望春花,历史悠久,品质优良,驰名中外,远销南洋,被誉为名特药材。望春花树林繁茂,古朴而苍虬,又有绿荫神彩。其间,还有重重垣房,依山傍水,或矗立风尘中。这里多丘陵浅山,有“石镜涵空”美景。石镜时而披开尘劳世网,映尽颠沛流离;时而花开如霞如锦,蔚为游赏壮观。

    “石镜涵空”,是旧志怀宁十二景之一。石镜山山脉来自独秀山,东为黄土山,西为大排山,南为金山,海螺山。山上青石累累,草木稀疏,显得有点荒凉。但山南有一巨大石壁,却使山声名远扬。旧志载:“石境山,石大如房,光明如镜”,对面几十里以外的龙山景色尽收镜中,视野开阔,“半峰悬古月,尺影辨神州”,似若仙境,石境山也由此而得名。“石镜涵空””,非常有名,该景坐落于横塘村石镜山。引来无数文人墨客探寻奇珍。明朝时石镜边就建有石亭以庇护这天生圣物,亭柱有联:“石鉴天开,秋毫不爽;山峰笔削,秀色可餐”。很显然,上联写的是石镜,下联指的就是独秀山。清朝倪适有诗《石镜山》。他把这里美妙奇景,描述得淋漓尽致。可以看出,这天下无双的石镜,无愧于当选为安庆十二景之首。后,一九八六年五月,石镜被毁于人工采石,并惊现镜后溶洞。其溶洞,约五百多平方米,分上下两层,洞中有洞,且有钟乳石无数,惜于一九八七年六月遂被毁。因见世时日较短,非石镜人而多不详察,鲜有记载。

    石镜人爱竹喜花,葱绿挺俏,姹紫嫣红,轻盈清脆。这里人赠竹赠花,是低低的洒脱,受于者则喜不自禁,摇摇晃晃而引吭高歌,“我陪娘子把家还”。他们便是有了,把鲜花试比娘子的豪气。他们自奉欲俭,但是待人不可不丰。石镜人为人无懈可及,能公诸同好,甚至于奉送至爱花竹,也在所不惜。他们不会存心刻薄,或钩心斗角,更不会因自己痛苦,而搅扰别人。他们把庶几近之的因缘,解脱在纯粹偶然而平常的日子里。他们把琐屑的悲观抑或欢乐,谦卑和豁达,夷然超脱在一笑一颦之中,无论花竹了。

    三一八国道,将石镜乡境内一分为二。这里流萤花雨,时而交错。国道南北各有五村,区划错踪而糅合。南部无水多高山,流云舒卷徐起落,花木晶莹而流烁。北部狭长而水丰,莺声燕影,钟罄鹭飞。观音洞水库,更是婀娜柳影扶疏,波滟而绰约。南部由西往东,绵绵延延,地势渐隆。西面,分龙岭,则林莽迷惑。黑山冲,有人于瓦庵静修。冯塔岭,板栗尤为富足。这里三岭环耸,重峦叠嶂,树木葱茏,而人迹罕至。这里四野如沉墨,仿佛折叠着无数郁缠哀结。在石镜乡中部,有海螺山,望春花开,更撩触人们情怀。大排山,有香樟绚丽,碧翠若海。看三湖尖上,影影绰绰,枫叶如火。这里由北往南,三横山而排峙,峻壁而危崖颇多。这里树茂林密,有无数光润的花草,在绿荫红叶下,娇艳欲滴。北面由西往东,迤逦姗姗,地势渐缓。石镜乡惟其中部,马子山旁,羸瘠而低缓。有半边山,残破而飘拂。有火把山,瑟瑟而凝流。近年来因烧制水泥,马子山则处身于烈火中而渐逝。四小山聚如“口”型,遥遥相望,常年哗噪于雾霭。它们有霞泉则清逸,流芳迷世,虽蹙容而谨厚。

    独秀山与石镜乡。独秀山坐落在县境中部的石镜乡,东南少许属邓桥村。它与天柱山齐名,孤峰兀立,笑傲天穹,山绝水长,独具特色。康熙《安庆府志》c民初《怀宁县志》均有记述,独秀山“潜岳绵亘,落平冈百里,顿起此峰,形势突兀,条干所为,明柝可数”,“西望如卓笔,北望如覆釜,为县众山之祖,无所依附,故称独秀”。独秀山揽胜堪称一绝。若伫立峰顶,极目远望,数目潜桐怀大地,历历在目;远眺东南,群山起伏如腾龙,江河奔流如走蛟;遥望西北,天柱耸崎刺苍穹,丘陵岗地涌壮景;俯瞰脚下,井田畈田园风光绵绣,观音洞水库碧波荡漾,风光四时变幻,美不胜收。迤逦的风光,让人神清气爽c心旷神怡。相传,出生于此。他亦因山,而得名“独秀”。独秀山有法雨寺的传说。独秀山下,旧有寺庙数处。“法雨寺”,据碑刻记载,初建于南朝梁,几经兴废,现仅存房子两进。前进修建于清同治年间,后进则为民国年间改建。

    独秀山东北一公里,观音洞水库坝下,有岩溶洞穴观音洞。这座地下迷宫,遍布玉树琼花c金牛玉马c长蛇吞象c仙人弈棋c老君练丹c观音泛花等美景异观,洞顶浑然一体,中嵌“金龙腾飞”图案,整个洞府宛如一座规模宏大的天然雕塑馆。据亲身涉足者介绍,在步行近一公里的洞中段中,有宽敞的厅堂,有宽窄不一的石巷,有齐腰深浅的小河,有广盈五c六百亩的水塘,有曲折隐现的溪流。怪石千姿百态,洞泉清澈见底,洞温四时宜人,盛夏清凉爽心,严冬温暖如春。由于洞中水塘出现,涉足者不敢妄行。据民国四年(一九一五)《怀宁县志》载:“观音庵观音洞口有天生观音石像”,“洞在山底,有水c冬不涸,夏不溢,潮汐应时子午,未知其江脉海脉也”。

    观音洞的传说。观音洞,是石镜民间信仰“观世音菩萨”之地。据说这里“千次祈求千次应,万人朝拜万人灵”。相传,观音菩萨得道成佛后,准备选一个非常幽静的青山绿水之地作道场。有一天他驾着祥云,从东海上空,往西飘飘而来。当他行到独秀山上空时,远眺峰峦叠翠,碧波荡漾,绿涌千山,山上山下竹林如海,轻风吹拂,竹涛滚滚;近观万竹翠拥,挺拔参天,是建道场的理想之地。于是观音菩萨禁不住降下祥云,把莽莽葱郁的独秀山作为传道讲经的主要场所之一。独秀山后来是一个大财主家的山头,他为人谦和,乐善好施,就住在观音洞附近。他有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儿叫秀香,会弹琴懂棋艺,写一手好诗,画一手好画儿,世人称她为竹仙子。一天,她和几个丫鬟一起在瀑布下玩水嘻戏,突然遇到一个到郡城去应试的秀才。她自恃有才,想难为一下他,考考他的水平,非要他在十步之内作一首诗,否则不准通行。秀才无奈,只好勉为其难。他一边走一边吟到:“竹叶片片情,野花朵朵香,轻风伴我行,水面闪倩影。”姑娘一听,这白面小生果然有才,便邀他一起玩耍,一会穿梭于竹林深处会儿徜徉于涓涓溪流中,呤诗作对,无不快活,不知不觉中两人便产生了爱慕之情,有道是“满园竹色关不住,一首小诗惹相思”。二人私定终身后,耀智准备第二天继续出发赶考。可就在这时,皇上选美女开始啦。要求大户人家必须将女儿交给兵差送选。他们两人听说后,早已哭成了泪人儿了。他们二人只好悄悄地从后山逃出了家门。正在此时,兵差走到她家扑了个空,方知刚逃不久,官差杀了她全家就立即追赶。他俩跑得很快,可是哪里跑得过追兵。二人气喘吁吁爬上一个山头,下过寨顶,哪知前面是悬崖绝壁,后边追兵已经赶到,对他俩进行了包围。此时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万般无奈,这对纯情恋人相抱相拥c相偎相倚,准备跳崖殉情。这半山腰上有个洞,观音菩萨正在洞口的平台上做道场。观音乃救苦救难的无量圣佛,慧眼遥观,通晓未来,所以在此洞做道场,专等搭救这一对痴男情女。说时迟,那时快,观音用手一指,秀香就化作了一支凰于洞口的上端,秀才就化作了一支凤立于洞口对面。他们躲过了兵差的追捕。观音就这样成全了这对恋人。后来让这对情人生生世世永远相恋,相互厮守。他们还生了不少子女。观音菩萨做道场的山洞,从此得名叫“观音洞”。关于观音洞的传说,奇异多彩,纷纭不一。另据传:远古时代,此是西海,海底有山洞。西海观音菩萨,遂住此仙洞。至秦始皇,鞭山填海,西海枯竭,仙洞遂露与尘世。至今洞中,还有观音菩萨真身。另又传:观音洞乃西海海眼,深远无际,直通长江与东海。有说洞中有金牛c玉马c大龟c巨鳖等。洞泉之水乃仙水。长饮此水,不生之妇,能生儿育女;老者能长命百岁,返老还童。

    黄梅戏的传说。黄梅山座落在横塘村之南,部分属横塘村。此山因寒冬腊月,遍开黄梅而得名。相传:明朝时,由天柱山佛光禅寺的方丈从印度带回,后转供黄梅山寺。现在的黄梅山佛光寺院,其实并不大,犹如小庙。但它前身,大有来头。六百多年前,此地有座黄梅庵,香火旺盛,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黄梅戏起源于石镜乡的黄梅山。黄梅山离安庆城区只有二十多公里,且与黄梅戏一代宗师严凤英的家乡也只有二十公里的路程。明清时期黄梅山上有黄梅庵c观音庵等几座庙宇,香火旺盛,僧尼成群,香客不断,文人荟萃,黄梅山名气颇高。那时的文人将一些民歌c民谣编成一些小调相互传唱,遍传石牌c高河c月山c总铺等地。逐步形成“怀调山歌”,因小调来自黄梅山,所以后人便叫“黄梅调”。著名剧作家陆洪非在《黄梅戏源流》一书中亦曰:“黄梅戏是在‘怀宁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每当春种秋收之时,农民们惯唱‘怀调山歌’来歌颂自己的劳动丰收,这种民间优美抒情的山歌小调,统称为‘怀宁调’”。这种传说,得到了戏剧界许多人士的首肯。省内外也有许多报道:石镜乡横塘村之南黄梅山,在清朝中晚期,山上有庙宇,山下有集市;周围人文荟萃,民歌小调盛传;热闹非凡,名气很大。因民歌小调传自黄梅山,故后人又称之谓“黄梅调”。清末民初,因战火等原因黄梅山香火逐渐衰败。以致后来的很多人只知道“黄梅调”而不知道黄梅山了。黄梅戏里的许多地名,例如:《夫妻观灯》中提到的“大桥头”c“柏子桥”等地名,都在黄梅山附近。黄梅山庵庙,于清末毁于战乱。清末时期,寺院僧众因与洪秀全手下,结下恩怨,一夜之间,被夷为平地。只剩黄梅枯树,傲然挺立,似乎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现在石镜只剩周围苔痕依然,镜子却永远留在了文物典章里。石镜曾镌句高雅,传说惊羡。石镜曾露珠溅湿,或沉滞月光,有无尽的历史在心中徜徉。它在稀落的日子里,看归雁南翔。它在秋风乱草时,看破落而悲伤。它虽然无知无慧,却迷离而幻惑。它有晦涩支离的风雅,曾在无数风雨中,大声疾呼。旋转的伤情,在石镜秋凉夜,曾飞光流影,缠绵而动荡。如今这里只留下愁红惨绿,泣光泪影。石镜是绠短汲深,凄苦幽艳地穿梭在痛苦的岁月里。

    我日耽风雅,无念自己写下素事篇章。每援笔饰笺,辄劳悬怀,命蹇如斯,殊觉赧颜。我在此只是淡写生活旋律。我非倩人,亦无蓝本,信步观场,稍散郁滞,慨当以慷而已。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