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玄幻魔法 -> 皖江情怀

正文 卷六十五 传奇杂剧张阳山 身踞石坐阮大铖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我自认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有真实的自己面孔。而在现实生活中,我却过多地伪装了自己。现实中我的阴霾情怀,有时伪装成了奔涌着甜蜜的分享。早已在现实浪涛中消散的踪迹,我却把它写在了网络博客里。朝霞热情似火,鳞波美丽动人,这里可能也有天气晴朗的虚伪。天气有时翻脸和翻书一般,顾不得美丽活泼,文质彬彬,心旷神怡,临头就是瓢泼大雨,浇灭了恬美与晴朗。我在生活中,只能坐等雨后的凉意,或者如蒙了薄冰。可是骄阳似火,花红柳绿,碧波荡漾,绚丽多彩的心理期望,我却把它真实的写在了日记里。

    人生如戏,戏里戏外,有不同的人生。戏如人生,似真似假,或都是假的,却又是真的。在浪漫的情节里,相似的场景,同样的问题,剧情和结局却各不相同。我行我素,孤芳自赏地活着,或是涂满了油彩,表演着缠绕的相思惆怅意,这些明显是一颗戏子的心。为了追求生活的美丽,醉里看花,泪以成行,以慰相思,这恰恰是我今生的绚丽,却又寂寞梦幻。我在逝去的美丽中,只看见那隽永的点点滴滴。

    江镇乡有令人回味的戏剧源泉。这也是有些涩涩酸楚,却伴随着回味甘甜的人生。这里有戏如人生的传奇的恋情,也有人生如戏的低劣的为人奸佞。冷风中荡漾着我的柔情,却分不清狂放不羁的脚步,悠然飘落的踪迹。我想走出那心灵的羁绊,把笑容收藏,听听戏曲人生几许深沉。

    江镇乡位于皖河下游北岸,高河镇西南。东北与洪镇乡毗连,南临皖河与皖河农场相望,西与石牌镇c平山乡接壤,北与龙泉c温桥乡隔库岭c冶水岭相邻。月(山)平(山)公路穿过境内。乡镇府驻江镇。江镇,旧名江家嘴,为潜c太c怀c望等通往安庆的水陆交通要道。旧时盛产优质烟叶。建国初建江镇区,辖江镇c梅林小河c永成c石岭c新辙c于山c雄山c三山乡。一九五七年并为江镇c虞山两乡。一九五八年成立江镇人民公社,不久并入洪镇人民公社,一九六二年复为江镇公社,一九八四年改为乡。全乡主要为浅山区,仅沿河一带为圩畈区。西北有大雄山和虞公山。沿河一带有优质黄砂和水产资源。土壤多为红壤和水稻土,次为潮土。主要种植水稻c小麦c山芋。大部分为松杉用材林,小部分为油桐c茶c桑等经济林。明末大戏剧家阮大铖故居在镇东张阳山。

    我认为看戏不要把悲哀当真,也别随着表演心碎。戏里雪花飘飘的日子,而现实中可能正夏日炎炎。或者说有钱买不到的东西,在我没有钱的时候可能会有。而这个道理非要等到我有了钱后,才会明白。今日评前人功过,当应不以人废言。所以陈寅恪在遗作《柳如是别传》中曾有一段谈论阮大铖的文字:“圆海人品,史有定评,不待多论。往岁读咏怀堂集,颇喜之,以为可与严惟中之钤山,王修微之樾馆两集,同是有明一代诗什之佼佼者”。章太炎先生亦曾有评语曰:“大铖五言古诗,以王孟意趣,而兼谢客之精练。律诗微不逮,七言又次之。然榷论明代诗人,如大铖者少矣。潘岳c宋之问险诈不后于大铖,其诗至今尤存。君子不以人废言也”。更有胡先骕先生甚至称大铖为“有明一代唯一之诗人”。《中国大百科全书》之《中国文学分卷》中,在“清传奇杂剧作家”中,也列入了阮大铖的名字。我只能作为那段历史的旁观者。既然是一个旁观者,看别人也好,看你自己的过去也罢,都好像是在看戏。眼睛能看见的需要视力,看不到的则需要眼光。

    今生今世,我也只是个戏子。因为我在看着别人的故事,却流着自己的眼泪。阮大铖于万历四十四(一六一六)年中进士。天启初,由行人擢给事中,不久因居忧还里。阮大铖曾经列籍东林,为高攀龙弟子。他在打倒方从哲引入的非东林阁老史继偕等人的“斗争”中立下头功,因此名列东林骨干。天启四年春甲子,吏科都给事中出缺,左光斗通知大铖来京递补。经过一番内部交易,等到大铖至北京时,赵南星一伙人使之补工科。吏居第一,而工居最末。本来按资历递补应该轮到吏科的阮大铖。此时魏忠贤出现了,他让阮大铖遂得偿心愿。但是他上任未及一月便弃官逃回老家。从此大铖与东林决裂。魏忠贤当权时,他被召至京城,为太常少卿。他深知自己是东林出身,又当上了反东林楷模,估计是两面难讨好,因此行事十分小心。一段时间后,他又归乡里,打算观望形势。我觉得他既然红颜难做,只好无奈的在黑漆漆的夜晚徘徊。最终他用超越世俗的眼光,超越了尘世羁绊。阮大铖把魂灵之爱,发挥在了地方戏曲里。自己的事,只能自己做,不要依附他人;别人的事,只可以尊重和接受,不要强加干涉,也不应该干涉;老天的事,要好好配合:它下雨,我就打伞;它要十分贫寒,我就学会简朴。拉帮结派,坑人利己,说谎造谣,吹牛冒泡,到头来无非是戏,如清梦一场。

    阮大铖(1586一1664),字集之,号圆海c石巢居士c百子山樵。万历十四年(一五八六年)九月出生于江家嘴张阳山(今江镇乡江镇村)阮家老屋。政治人物c著名戏曲作家。以进士居官后,先依东林党,后依魏忠贤阉党,崇祯朝终以附逆罪罢官为民。明亡后在福王朱由崧的南明朝廷中官至兵部尚书c右副都御史,与马士英狼狈为奸,对东林c复社文人大加迫害,南京城陷后乞降于清,后病死于随清军攻打仙霞关的石道上。阮大铖品格本不足道,执政才能也很有限。但他颇有才华,尤善词曲。所作传奇戏曲有《春灯谜》c《燕子笺》c《双金榜》c《牟尼合》c《忠孝环》c《桃花笑》c《井中盟》等。诗文有《咏怀堂全集》。

    魏党事败,他上书指出东林与阉党都“党附宦官”,应该一起罢去。然后他上京任光禄卿。崇祯不听,结果他名列逆案被罢官,避居安庆c南京,招纳游侠,谈兵说剑,结成文社。中途他想与复社和东林讲和,但东林反对周延儒报答他。因此崇祯一朝终未得仕。李自成破北京,毅宗山陵崩。同年五月,阮大铖得荐举,被起用为兵部右侍郎,不久晋为兵部尚书,编《蝗蝻录》,据《留都防乱公揭》对东林c复社诸人立意报复,大兴党狱。东林党人联合明军将领左良玉,发动“清君侧”。顺治三年(一六四六年)六月,建州军渡钱塘,阮大铖率先剃发降清。清廷授其内院职衔。他感激涕零,自请为前驱,破金华后随清兵入闽,在五通岭上突然头面肿胀,不久“马抛路口,身踞石坐”,僵仆石上死。时天气炎热,尸体溃烂,清军草草收殓,不知埋在何处。一说阮大铖闻马士英被杀,自投崖下死,被戮尸。他是红尘中人,都在为生而活,为活而奔波。他想有一个安定的港湾,可是安然的年华是多么的遥远,只能在苦不堪言的风雨中行走。他面对种种磨难的人生,本能的挣扎着,纵然委屈,纵然清苦,可还是要含泪面对,即使泪水滴落尘埃。他不曾停息的心,却在梦幻和现实中穿梭,所有的情感都隐藏在心里,戏里,是那么远,又是那么深。

    纵观阮大铖的官宦生涯,只有大约二年的时间。其实阮大铖品格本不足道,执政才能也很有限。然而阮大铖却是着实有文采,而且结交广泛。他习惯了在诗歌和文字里,浅吟低唱,在寂静的夜怀着幻想。《和箫集》和《咏怀堂诗》之中,都收有大量唱和之作。虽然是描写归隐一类的诗歌,虽有怨气,但却不多,确是深得还山诗之三昧。诗不但写的漂亮,也并不脱离实际,倒是完全符合温柔敦厚的诗教。而且他尤善词曲,也显示出过人之处。如《燕子笺》c《春灯谜》等。他虽然为著名戏曲作家,但是由于他为人奸佞,多为士林所摈斥。自古小人有才者亦多矣,如唐朝诗人沈佺期c宋之问,宋代有孙觌c方回,蔡京,明时有严嵩c赵方华等。而每逢社会发生疾遽变革时代,尤其多见如此人品虽差,但是文采斐然的“精英”。大铖与东林党钱谦益可谓其中师表。大铖为人反复,固然不足道,然所以臭名昭著者,盖反出东林而已。而查其与光斗辈差池,亦不过反复得保身(光斗未得保身)而已。然而其反复之故,东林中人又有六七分责任。故曰:阮大铖为人偏激而猾。故观阮大铖,可知东林之七分,还有三分,则留待迂人也。而他孤芳自赏的灵魂,只能在戏曲里演绎着人生的全部震憾。

    我日耽风雅,无念自己写下素事篇章。每援笔饰笺,辄劳悬怀,命蹇如斯,殊觉赧颜。我在此只是淡写生活旋律。我非倩人,亦无蓝本,信步观场,稍散郁滞,慨当以慷而已。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