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玄幻魔法 -> 皖江情怀

正文 卷六十六 晚清例赠修织郎 皖北行署认英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芸芸众生,人生就是舞台,都必须演绎着自己的故事。即使道路曲折,我也要把生命之戏演绎到底。我知道有日出就有日落,有朝霞就有晚霞,但是没有什么可以悲伤的,哪怕献出生命。我看着春风催促树枝穗头,鲜花竞相开放,千姿百态,神态各异。我目睹此情此景,泪痕战栗,感慨万千。我也想起许多饱满的灵魂,被生活的悲酸异感所亵渎。我望着质朴的斜月,想着摒弃势利,善心如水。明灭流萤飞苍空,我看夜色渐浓,远处却传来了浮华生命的戏曲声。

    朱东海c何世玲与江镇乡。朱东海(1803一1887),谱名泰福,朱家宕(今江镇乡赵山村)人,晚清织布巧匠,“例赠修织郎”。经不断揣摩,反复试验,终于创制出一种新织机。因家住朱家宕,人们遂以地名称其布,或直用其名称为“东海布”。他对织布技术,精益求精,年八十余,仍乐此不倦。何世玲(1902—1927),字石棱c士林,别号曼侬,江镇乡人,革命烈士。一九二一年考入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成为团员,不久又转为中共党员,成为安庆早期党组织的成员之一。学业届满后,于一九二六年底奔赴广州,参加北伐军。翌年初,随北伐军进入武汉。曾任武昌南湖学兵团政治部主任,第七军军部秘书,中共武汉市委政治部宣传科长等职。一九二七年六月,受中共安徽省临委的派遣,从武汉回到安徽,在省城安庆开展革命活动。一九二七年七月三日何世玲被捕,英勇就义。一九四九年底皖北行政公署追认何世玲为革命烈士。

    每当我生命中浮起新的希望,心境往往就会离奇的编织梦想。我在清苦生活中,转益多师,也想着锦上添花的事情。江镇人在戏曲中编织着梦想,更会在现实生活中编织梦想。因为世道的浑浊,或自寻的烦恼,或他人的嘲笑,他在临近崩溃中,绽放放出了灿烂的光芒。他不再两手空空,怨恨自己庸碌无为。他跨越了梦想与现实的鸿沟。他是晚清织布巧匠,“例赠修织郎”。朱东海异常聪明灵巧,从事织布技艺不久,便觉得原来织布用的腰机,劳动强度大且速度慢,便着手改革。经不断揣摩,反复试验,终于创制出一种新织机。这种新织机性能优越,坚致好用,加上他对织布原料的绵和纱,均精挑细选,质纯色匀,故他家织布作坊生产的棉布“纱匀缕密,盛水不漏”。“东海布”在道光年间,畅销于全国织布水平最高的江浙市场。徽商巨头新安程益美号布店及其他徽c浙布商均争相购买。时有冒牌货兜售,然市井百姓,亦能辨出真伪,足见“东海布”质量独具特色与使用之普及。伟大的发明,在等待着每个人,而江镇人曾经和它拥有深情地拥抱。自然之美是上苍对人类的恩赐,真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断编织着生活,不断编织着如戏的人生。它也不断地抚慰着愁苦孤寂的心灵,启迪着壅蔽昏聩的头脑,激发着超尘绝俗的情怀。

    我亲近自然,谛听天籁,看见明月清风,奇山异水也在编织着自己的生活,犹如变着戏法,如梦似幻。大自然千姿百态,随时以博大的胸怀接纳和感召我。它给我的身心带来无限的惬意和慰籍,并且不知不觉地融身于自然的感悟。宁静的夜晚,我伴着柔和的灯光,默默记下了:碧草青青花盛开,采蝶双双久徘徊;在朝霞时采桑,在暮色中浣纱的凄美与古典。

    月(形山)平(山)公路穿过江镇境内。路南多圩畈而近皖河,它追求自由,追求平淡,蓝天轻风下,莲动下渔舟。路北浅山众多,孤傲宁静却花香四溢。浅山并不圆滑世故,却会取悦于别人。我在浪花追逐的日子里,幼稚的看着透明的溪水,或潮涨潮汐,日出日落。山风中的身影,或是随着江浪摇曳的思绪,都是那么甜美幸福。青山柔嫩的新绿,亮丽的渲染着堤坡c大地。江浪灵动的拍打着沙滩,浪潮总会在依依不舍中逐渐减弱。江镇乡不但风景秀丽,而且还是历史悠久的江边古商埠。从望江吉水北插大漳湖,经皖河出张家港汇入长江,此为境内又一古航道。这里沟通了长江c皖河二大水系,成为长江江南至江北皖南的重要通道。中唐以后,江镇乡成为风景名胜之地,山水陶醉了很多骚人墨客,岭头岩边留下了很多咏叹的诗篇。这里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洞穴幽且深,处处呈奇观。这里春花娇且媚,夏洪波更宽;秋桂馨而丹,冬雪山如画;四时景物殊,又有昆剧c庐剧c黄梅戏满野齐唱,气象万千。

    昆剧c庐剧与江镇乡。昆剧:明末阮大铖,为昆腔“皖上”派创始人。其所撰昆曲九种,撰书地址多在怀宁。并自“百子山樵”。其家班伶工,代有口传,在家乡招雇青少年到南京亲自培训。弘光小朝廷坍败,阮本人降清倒毙,其家班子弟亦有不少回怀宁原籍,在安庆城昆班登台献艺,多为顶梁角色。时怀宁学习昆曲风气甚盛,成为清乾嘉徽剧正式源头之一。清乾隆三十一(一七六六)年,山东省曲阜孔府家班派教习陈秉法携钱百贯,来怀宁招募演员。时孔庙所习系社昆,唱戏主要为祀孔,必习“雅部”乐无疑。庐剧:庐剧为江镇乡流行剧种,它是以大别山和淮河一带的山歌c民歌c门歌c花鼓灯等民间歌舞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其创作c演出活动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称“庐剧”,已有近二百年历史。庐剧分东c中c西三路且各具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表演生动活泼,传统剧目分为小戏c折戏c本戏三类近三百出,庐剧唱腔分主调c花腔两大类,主调有“二凉”c“寒腔”c“三七”c“正调”c“衰调”c“丑调”等,花腔多为民间小调,有四十多种,庐剧唱腔板式丰富,落板常有帮腔,满台齐唱,称为“吆台”。山水犹如血脉和生命般不可拆开。路北山之巍巍,随诗入画。新合c余冲c上丰三村处最北,而且地势也高。这里山叠屋高,街巷梯接。山里没有流畅的大道,却有风景美丽宜人的冈坡。新联c日新c江镇三村稍近西南,这里地势无所羁绊,山影苍黛,开阔而舒展着,令人心目清朗,胸襟豁然。它牵扯着我的思绪和想象,渐渐净化与休憩平和着心灵。我欲用三尺绢丝,一方素笺,用醇醪四溢的墨香,皴擦点染,濡写勾画,收无限于尺寸。赵山c虞山c联山c盘石四村,远江镇小镇而近洪镇乡,山光水影泉林c野趣立见。这里有茅蓬陋室,也有厅堂楼阁,古村辐辏,楼屋拥挤,充满着古典艺术的神韵魅力。路南沿河一带为圩畈区。路南由西往东,从天津c模范二村到梅林村,村映玲珑,桥接清幽,轻舟荡月,弦歌吹春。夜幕下的江边乡村,分外的妩媚动人。

    这里水和山结合完美,潇洒不羁,而自然天成。江镇乡位于皖河之滨,物华人杰,经济繁荣。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江镇的“白案经济”如日中天,馒头之乡越来越响。大小店铺遍布全国各地,其利润可以与大型企业相媲美。江镇乡早点品牌正在以上海为基地,扩展到周边的江浙豫皖一带,市场正在日益扩大。巴比馒头已出口日本c韩国等东亚国家。江镇乡旧时盛产优质烟叶,现在名优特产更是蜚声中外。江镇乡是林业大乡,同时又承担着县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如退耕还林c长江防护林和血防工程林等。这里为更好地发挥项目造林的示范效应,精心组织,合理规划,高标准地营造了工程示范林。我觉得江镇乡以山水为友,真正将山水藏纳于胸,永远不会在世俗和物欲中迷失方向。江镇乡绕乡环山的碧水,充满着灵秀。它正腾空而起,风格独异,宽逸而舒展。

    江镇乡地处郯c庐大断裂和沿江挤压破碎带之间,属长江中下游铜铁沉矿带,矿藏丰富。金属矿有铜c铁c金c银等,非金属矿有水泥石灰岩c白水泥石灰岩c大理石c白云石c玻璃硅质原料等。植物资源主要有粮食和淀粉植物。油料以油菜为主。鲜果品主要有桃c梨c枣等。纤维类工业原料植物以棉c麻及芦苇为主。药物主要有辛夷c蔓荆子c明党参c香附子等。蜜源植物c珍贵和观赏植物众多。这里葱绿新柳,涓涓清流,轻烟淡雾,水泊更如明珠闪烁,在阳光下蒸腾出太多的梦幻和迷离。它瑰丽壮观,山奇水美,丰韵娇媚;万般风情,游戏人间,如戏若梦。

    我向往皖南风骚,或振衣独秀,或放歌叠彩。我有联翩遐想,或品茗大雄山茶,或泛舟雨中赏桥花。我透过清澈的雾霭,飘逸着梦想笑意盎然的光芒。如果人生如梦,缭绕的梦乡应有清香梦醒时分。如果人生如戏,古岚墨风,农甘陇亩,士乐缥楚,工展鸿图,商操胜算等等绵绵延延,断无戏尽曲终之时。我觉得人生还是一条难懂的路,时光恍若水,岁月飘似歌。江镇乡给我留下了丰沛的野趣,清幽的野情,和那泪洒泥泞的感伤。我感想着自甘平庸的人们,不必阐释,也不要迷茫彷徨,因为走出去的都是脚步。

    我日耽风雅,无念自己写下素事篇章。每援笔饰笺,辄劳悬怀,命蹇如斯,殊觉赧颜。我在此只是淡写生活旋律。我非倩人,亦无蓝本,信步观场,稍散郁滞,慨当以慷而已。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