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玄幻魔法 -> 皖江情怀

《皖江情怀》正文 卷九十四 仙山万古犹长春 佛殿千年固永镇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徐桥镇是皖西南人文荟萃之地,物资商贸集散中心。徐桥镇位于大别山余脉、安徽省的西南大门与湖北省和江西省接壤安庆市的西南方长江北岸的太宿望三县交界处,东起佛子岭,西至好汉凸,北耸茗山,南横泊湖。据史料记载,徐桥镇始建于明清时代,年份无法考究。该镇自古物华丰茂、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水陆交通的便利给这弹丸之地带来了无限商机,它历来是商家必争之地。该镇经济活跃,歌舞升平,素有“小上海”美誉。望江华阳杨湾闸建成前,船只从该镇下桥坝可直达长江;建成后,水位降低,拦湖造田,建成创业村。清咸丰初年(一八五一年)名徐家嘴,仪有村店数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居民商户逐渐增多。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年),建天主堂、经堂、女校,续建福音堂、圣公会。民国期间,铁龙乡公所设此。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改名徐桥镇,后升为区级镇,直属于县。镇内有墩上古人类遗址、水乡名刹杨泗古寺、古色古香的石板老街和百舸争流的水码头。由于地理条件优越,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清末民初就是徽商鄂贩云集之地。大小街巷,店铺林立,商号繁多,百业齐全,尤以本地生产的桥庄布(白老布、青花布、色子点布、条纹布、藕禾布)驰名省内外。过去徐桥老街房屋大都是砖木结构的徽派建筑,大体是前店后坊或前店后宅,从幸存的一些大院仍可看出当年的繁荣。老街不仅因为商业繁荣出名,更因为文化底蕴深厚而使得人们流连忘返。徐桥地区是县内主要产棉区,历史上土纺土织的“桥庄布”颇负盛名。该镇是“桥庄布”的主要销售市场。泊湖水产丰富,特别是银鱼远近闻名。商业活动颇为活跃。民国二十三至二十六年(一九三四至一九三七年),曾一度通汽车,往来于望江、徐桥、县城之间,水陆交通方便,被誉为“小上海”。抗日战争爆发后,侵华日机多次轰炸破坏,曾一度萧条。解放后,太、宿、望三县的粮食、盐业、百货、土产、食品五大公司建于该镇,县办商业亦相继在该镇建立分支机构,经济活跃,市场繁荣。

    徐桥老街。商业发达的徐桥老街,曾经有五百多号店面。老街上商户都有许多不成文的规矩,遵循“营道有术,贾业必兴”的古训。老街最负盛名的还是茶馆。这里的茶馆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之处体现在,当街摆桌,顾客来去自由,可点茶也可自带茶叶,茶馆多专门聘请说书先生或清唱的小姑娘为顾客助兴。过往客商在这里品茗听唱,一解商场上的烦恼,蓄养精神,清理思路,养情怡性。茶馆伙计一般肩搭白练,身着长衫,有客人来了则长呼一声“客位”,顺势拉开桌椅,摆开架子,热情招呼道:“里面请,里面请!”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伙计不时展示一下茶道,说点小段子,玩个噱头,顾客听后个个飘然若仙,身心俱爽。有的茶馆还兼带为人操办红白喜事,并将茶文化渗透其中。另外:镇内有墩上古人类遗址、水乡名刹杨泗古寺、古色古香的石板老街和百舸争流的水码头。过去徐桥老街房屋大都是砖木结构的徽派建筑,大体是前店后坊或前店后宅,从幸存的一些大院仍可看出当年的繁荣。徐桥的茶文化就像一坛陈年老酒,让我回味无穷,勾起了怀旧的情怀。我告别徐桥,不舍和牵挂之情袭上心头。古镇的韵味已烙在我的脑海,是老茶馆所弥散的茗香,是积淀的茶文化,使得我内心萌发了闲时再来品茗、听戏、寻古访幽的期盼。

    花亭湖风景区。太湖县是中国佛教禅宗之乡,有大别山第一大湖花亭湖。花亭湖不仅风光优美、气候温和,更有着许多的名胜古迹,让人探寻。位于大别山南麓,有花亭湖、龙山、海会寺、西风禅寺、佛图寺、狮子山六大景区和老城老街、千佛寺、观音寺、安城堡、秋潭寺、辛冲方竹及天华寺六个外围景点。风景区以花亭湖水库为主,湖中岛屿星罗棋布,湖岸迂回曲折,港湾幽深。法华方竹、天华杜鹃、中华蜂岛、汤湾温泉、佛图石塔、千年罗汉松、亿年榴辉岩被称为花亭湖“三奇”、“四绝”。它是镶嵌在华东大地、万山丛中的一颗灿烂明珠。核心景区位于皖西南边陲,湖面碧波荡漾,气势磅礴。湖水深清澈,碧波映峰。湖内岛屿星罗棋布,港汊纵横幽深。月亮湾、博士岛、情人岛、琥珀岛、千缘山庄、枇杷园、桔子洲,寺前庄苑等宛如一颗颗亮丽的明珠,座落在绿树繁花丛中,倒映在湖光山色的图画里,大小高低相映成趣。泛舟湖上,清新亮丽的自然景观尽收眼底。环湖山峦起伏,怪石嶙峋,果木葱茏,茶园翠绿。九龙涧瀑布呼啸而下,天生石塔直上云霄。这里不仅旅游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而且佛教禅宗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有二祖禅堂、佛图寺、海会寺、西风禅寺、杨泗寺、李时珍药王庙和唐名相狄仁杰墓亭等共六十三座。花亭湖水深适度,是垂钓爱好者的天堂。湖内鱼种类繁多,垂钓时节,一顶顶帐蓬连成一片,一排排鱼杆连成一线,铃声阵阵,细浪涮涮,花亭湖宛如世外桃源,令人心旷神怡。橘子洲景区。“橘子洲”一词取自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其中“橘子洲”一词。方圆六平立公里的橘子洲,生长着数千种花草藤蔓植物。有鹤、鹭、鸥、狐、獾等珍稀动物。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气候湿润宜人,是花果生长的最佳区域。特别是橘子园,真可谓春赏橘花洲,秋摘芳橘林,橘香十里,翠荫匝地。我在游览湖畔山川胜景之余,便可随意品尝橘、橙和野果的甘美,领略大自然造化的神奇。

    罗河谷漂流全程长约二点五公里,漂流时间约二个小时,河道大小落差十多处;全程河流水流量大,时而飞流直下,一泻千尺;时而堕入深潭,好似洪水侵袭,产生许多惊涛骇浪,有惊心动魄的急流险滩,是融惊险,刺激,古老,自然于一体。景区内群峰叠翠、云缭雾绕、绝谷幽岩、仙壁神石、奇花异木,漂流河道途经多个自然景观。沿途松林扶风相掩,深邃的峡谷奇石星布成趣,高含量的负离子幽谷空气清新,清澈的溪水散发着自然灵气,让人置身于仙境一般,将让您领略“激情穿越、仙境畅游”的独特神韵。季节不同,景色各异。春来百花争艳,蜂飞蝶舞,鸟语花香,令人赏心悦目;夏有林荫幽深,绿荫沉凝,凉风拂肌,叫人酷署忘忧;秋至枫叶似火,硕果满枝,使人乐不思蜀;冬临风荡林海,青松傲雪,山色凝重,粉雕玉琢,风雪大别山,冰凌大世界,走出大城市,深山过大年,让人心旷神怡。四季景色千姿百态,尽展大自然的季丽风光和雄奇神韵。驾着无动力的橡皮艇,在时而湍急时而平缓的水流中顺流而下,在与大自然抗争中演绎着精彩的瞬间,这就是漂流,一项勇敢者的运动。一条蜿蜒流动的河,延伸在峡谷坚硬的腹地。乘着橡皮艇顺流而下,天高水长,阳光普照,四面青山环绕,漂流其间,非常刺激、惊险。

    二祖禅堂位于太湖县西北方,距县城八十公里的牛镇镇薛义河狮子山上。二祖禅堂,历史悠久。据史载南北朝时期,为躲避北周武帝灭佛之灾,佛教禅宗二祖慧可率其弟子南行隐居偏僻的大别山,卓锡于太湖县西北狮子山上,在狮子山上大葫芦石洞内面壁参禅,香囊石上建造禅堂,收徒传道,开设道场。慧可的禅学思想传自达摩,特别是达摩传授给他的四卷《楞伽经》重视念慧,而不在语言。它的根本主旨是以“忘言忘念,无得正观”为宗。这种思想经过慧可的整理提倡,给学禅的人以较大的影响。以后传法与三祖僧璨,再传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使佛教禅宗在皖西荆楚一带广为弘扬。它光照千年,远昭海外。太湖山区人民十分尊崇和保护禅宗二祖慧可及其弟子,捐募山场田地建造二祖禅堂的功绩不可磨灭。当地群众在“文革”中冒险保存的二祖木雕像、“佛殿千年永镇,仙山万古长春”石刻楹联、匾额、二祖庙一百支铜签、二祖仙山灵签签板、碑文、香炉等归还给寺庙。狮子山上对弈石、二祖洞、不涸泉、濯锡潭等自然山石依然如旧。狮子山一直被人们尊称为二祖仙山。“跃过三湖四泽中,一肩担月上九龙:龛得葫芦可禅定,榻依岩石悟能空。禅衣裁云补,冷腹饥时饮露充;物与民胞共寒暑,调和风雨万邦同。”这首诗是二祖慧可上九龙山时的吟唱,至今人们还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后,二祖禅堂的恢复,使二、三、四、五祖的道场联成一片,成为举世观瞻的禅宗胜地。

    相遇在深秋,漫山的红叶,轻轻将我融化。我把最想说的话写在了枫叶上。我脑海里不段演绎着,秋风微凉,红叶传情,柔情浪漫的图画。我在阳光下滋润着,飘飘然,没有遗憾。我想着修养与知足,坚挺与忍耐,勇毅与勤廉,真诚与仁爱,虚心与明强,知耻与知悔;这些为人处世的经验与策略。梅花暗香,细语惆怅。我希望一切安好,只为尘世那些温暖的阳光,拾起笔,记下纯纯的泪盈热爱。

    我日耽风雅,无念自己写下素事篇章。每援笔饰笺,辄劳悬怀,命蹇如斯,殊觉赧颜。我在此只是淡写生活旋律。我非倩人,亦无蓝本,信步观场,稍散郁滞,慨当以慷而已。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