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玄幻魔法 -> 皖江情怀

《皖江情怀》正文 卷九十五 水乡泽国览江流 隋文帝旌为义乡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我觉得小桥流水有悠然的意蕴,在日光缓缓移动中,两岸树木缓缓苍绿,花朵缓缓盛开。我觉得大江长河有浩然的闲雅,在逐波流浪中,用灵魂叹息与歌唱,并日渐滋扬。勤劳淳朴,豁达处世,善良而明朗的人们,从容镇定,平静习惯,在唠叨中智慧着,编织着人生的亮丽风景。望江县这里鲜花微不足道,漫山遍野。但是夺目的姹紫嫣红,在风光的流转中渐渐消失,我只用食指轻触,便化作了空气中的尘雾,连微风都不曾震荡一下。这里的鸟儿却飞翔在辽阔天空里,在彩云之巅,荣耀着自己的灵魂。

    望江在全国处于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重要位置。位于安徽西南边缘,皖鄂赣三省交界。东南与东至县、江西省彭泽县隔江相望,西南与宿松共泊湖为邻,西北枕大、香茗山与太湖接壤,北依皖水与石牌交界。东西最大长度五十四千米,南北最大宽度四十三千米。县城经安庆至九江公路到安庆市区,仅六十一公里。一面负山,三面临水,素有“水乡泽国”之称。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斜、大致呈现丘陵、岗地、平原阶梯状分布。西北部为丘陵,最高处是香茗山,中部是低岗地,东南部是沿长江分布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望江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以东北风为主,春末及盛夏多偏南。县政府驻华阳镇。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县境内就有人类活动。望江县是安徽省安庆市代管县。望江是古雷池所在地,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典出之地,东晋义熙元年(公元四零五年)置县,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历史。境内有六千余年前的汪洋文化遗址和黄家堰文化遗址,民间传颂的“二十四孝”中王祥卧冰、孟宗哭竹、仲源泣墓故事均发生在望江。现存有太白读书堂、雷阳书院、文庙、褒隐寺塔、青林寺等古迹,传统特色工艺有“望江挑花”等。二零六国道、一零五国道、安九公路、沪蓉高速公路构成了望江沟通内外的主干公路交通网络。

    夏、商属扬州地域,西周时属舒国,春秋时前属吴,后属越,秦古雷池时属九江郡,西汉时属淮南国,东汉、三国、西晋时均属庐江郡。东晋隆安至元兴年间(三九七至四零四年)置大雷戍。义熙元年(四零五年)始设新冶县,属豫州晋熙郡。清乾隆三十三年《望江县志》载:“皖出铁,有铁官。今怀西望北有古冶迹,武昌口有炼成墩,漳湖之表有炼成畈,椅子、磨叉间有坑矿,县名新冶,职此之由也”。南朝陈天嘉年间(五六零至五六六年)升新冶县为大雷郡,属江州。隋开皇十一年(五九一年)改大雷郡为义乡县,属熙州。乾隆三十三年《望江县志》载:“陈、隋间,县有义士助国平时难,隋文帝旌为义乡”。开皇十八年(五九八年)改义乡县为望江县,属同安郡。县城东南的宝塔河一带曾是长江故道,登城中钵缶盂山,可一览江流之胜,故名望江。唐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改望江县为高州,属舒州同安郡。武德七年改高州为智州,属淮南道同安郡。至德二年(七五七年)废智州复望江县,属淮南道盛唐郡严州。北宋至道初(九九五至九九七年)望江属淮南路舒州。政和五年(一一一五年)属淮西路德庆军。南宋绍兴十七年(一一四七年)望江属淮西路安庆军。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年)属淮西路安庆府。元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改府为路,望江属蕲黄宣慰司安庆路,至元二十三年(一二八六年)废司置省,望江属河南江北行省安庆路。明洪武初望江属南京宁江府,洪武六年(一三七三年)属南京安庆府。清顺治二年(一六四五年)望江属江南省安庆府。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年),江南省析为安徽省和江苏省,望江属安徽省安庆府。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裁府,望江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年),属安徽省安庆道。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废道,属安徽省。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属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属安徽省安庆专员公署。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农历正月初二),日本侵略军占领县城,县治迁至长岭铺。同年五月二十日因日机袭击又迁至南西乡金氏宗祠,民国二十九年(一九四零年)迁泉塘寺,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年)迁鹧鸪山前的金氏宗祠,民国三十二年(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再迁老鸦滩的吴氏宗祠,民国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回,至今,县治一直稳定未变。

    望江建县后疆域比较稳定,最大变化要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皖西行署所建的太望县。自民国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至三十八年三月底撤销,仍恢复旧疆域。在近代比较大的变化是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七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为处理皖、豫、赣三省边界插花地,而将属江西彭泽县的长江北岸的新彭、龙泽、白沙、江调、同陆五个保划入望江县。一九五七年因皖河联圩,将望江县新坝乡两个村四千亩土地,划入怀宁县皖河乡;将怀宁县江镇乡一个村民组面积二百余亩土地,划入望江县金堤乡,将望江县金堤乡上陌村八百人,三千亩土地,划入怀宁县江镇乡。同年,因兴建褒隐寺水库,将太湖县转桥先锋村一千零八十一亩土地,划归望江县码头乡。一九五九年二月二十六日,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将望江、怀宁县合并,组建怀望县(驻石牌镇)。三月二十二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但因未实行,故县疆域仍无变化。这个实际上不存在的旧区划,于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五日,国务院正式予以撤销,仍为两县。

    十六世纪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叶,望江滨水集镇贸易颇盛,丘陵地区商业缓慢发展。明万历年间,吉水镇“居民稠密,人文焕发”。镇上“渔盐辐辏,商贾丛集”。清乾隆年间,华阳镇逐渐发展成商品集散重地。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上海、浙江、江苏、江西等地客商运到华阳的商品便达十七类。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主要商品运输路线被切断,商业渐趋萧条。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日军入侵,华阳、吉水、青林三镇,众多店铺相继倒闭,仅青林镇,便有五十四家商号被迫歇业。县城沦陷后,日军四处骚扰,凉泉、长岭和赛口近百家店铺被焚掠一空。鸦滩是战时县政府驻地,店铺有所增加。县政府迁走后,商户也随之星散。抗战期间,市场物资奇缺,农村居民多以辣椒代盐,城内商业为日商经理部和日商洋行所垄断,县城居民均需入股,凭股票购买少量日用品,日商洋行又依仗武力强行收购大米、小麦、黄豆、棉花等农副产品,从事掠夺性贸易。民国三十四年抗战胜利后,青林、吉水、华阳三镇商业有所复苏,旋因国民党当局发动全面内战,又一落千丈。解放前夕,国民政府货币贬值,百万元金元券不值一张洗澡券。市场物价暴涨,投机猖獗,加之军政人员敲诈勒索,商户歇业甚多。

    望江县野生植、动物资源丰富。乾隆年间仅”竹类”就有八种。其中“慈竹”较为珍稀。它“四时笋,冬生于外,夏生于内,有子母相顾之意。述异记名子母竹”。沿江沿湖的高滩和沙洲芦苇丛生;丘岗地区的松林或枫香、麻栎等混交林,一片几十亩,或几百亩。茗山凤栖冲的黑凹,二茗南麓的郝家老林,武昌乡的龟山,新坝乡的廖家老林,团山乡的祈雨山,麦元乡的金鸡岭等,曾经都是古木参天,绿荫如盖。解放后境内丘岗地区以松、杉为主,杉树在丘岗地区已显示发展优势。沿江洲圩区以枫杨、柳树、刺槐为主。县境药类植物有近五百种。清乾隆三十三年《望江县志》载名的野生动物有禽类三十一种,兽类十二种,鱼类三十九种,介类九种,虫类二十七种。迄今为止,禽中的鹖、鹈;兽中的鹿、虎、猴,鱼类的绍羊;介类的鼋鼍等,在县境内已经绝迹。麂、獐仅少数见于江洲芦苇丛中。豹子,一九六三年冬在鸦滩乡曾出现一只。

    望江县依山傍水,景物秀丽,名胜古迹,散处各地,遐迩闻名。“望江十景”。早在明末清初时,乡贤龙之珠即以文物为依据,始分为十景。“二茗神灯”,是指梅福、罗隐二君曾隐居茗山炼丹。每当阴晦之夜,常见灯光千炷,远近闪烁,相传为丹灶馀焰。“四湖烟水”,是指江流南过县境,东北有漳湖、武昌、青草湖、白土四湖,澄波绮丽,蔚为大观。“表道修松”,是指明郡守颜禄寿,于县北公路夹道植树,绵亘七十里,苍翠如绿云缭绕,人多每息于下,直呼颜公。“春堤荫柳”,是指方懋德、陈柿祚县令,先后在城南至吉水筑堤植树,长三华里,万柳环堤,绿荫如盖,至今仍称为方公堤。解放后,迭经改建,形成笔直,景象胜过当年。“连塘旧戍”,是指连塘城,坐落县北香茗山附近。城周二里许,四门旧迹犹在。相传为南朝宋武帝刘裕与卢循大战之地。又元末毕银筑城拒敌护耕于此。“绕郭新流”,是指县城东南西三面滨水,昔夏涨冬涸,不能常潴,明,县令黄配元曾于险要处筑二隘,(狭窄小路)关水。从而盈盈环郭,可供饮用。“江湄沙谶”,是指雷水出口,汉、晋时在雷港,因江沙历久渐形壅塞,至宋以来出华阳。故曾有“沙塞雷港口,状元从此有”的应验预言。“东野春台”,是指县令王世允建台于东厢庙,即今之东厢庙酒肆。昔年孟春月县令具仪仗迎春于此。“灵井浮英”,是指灵井,在县东北三十里司马涧,今沈冲乡地境。传说天将雨,泉中紫沫浮起,性温甘,可治病。“湘兰宛在”,是指县城西门外龙湖西岸之西湘庙,供奉屈原大夫。庙于明崇祯年间由县令苏润民新建。后受水患淹没倒塌。

    我日耽风雅,无念自己写下素事篇章。每援笔饰笺,辄劳悬怀,命蹇如斯,殊觉赧颜。我在此只是淡写生活旋律。我非倩人,亦无蓝本,信步观场,稍散郁滞,慨当以慷而已。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