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玄幻魔法 -> 皖江情怀

《皖江情怀》正文 卷一百零三 曲水青山绕宜城 草树云烟映晴晖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我在湖海澎湃的豪气中,领悟着百川奔流的壮志雄心。花明月满时,暗雨垂水顺着江堤,流畅而俊快,在冷隽可喜中,告别了东篱。云横楚地,我在梦华竞逐中,思接了千载,和大江东去。湘楚之地也在历史中摇曳生姿,风云激荡,纵横捭阖,澎湃不已。我不思归路,湖畔短艇,断桥平野,只在渐阑灯火处。可是昔日沁香的山花,薜萝素蟾,几度斜阳芳草,泼洒的山野,在我心中依然渐渐成了千里的梦萦。

    我为爱飘泊,有着浓浓乡土特色的闲情,而又最是清静寂寞。宜城在热烈欲拥的山风原野中,却美得夸张,不同凡响。这里灿漫无际的风景,让我在初秋微有落叶的感叹中,感动着、缅怀着。虽然我还未曾来得及言爱。情丝醉山川,这又唤醒了我与尘世的几度缠绵。

    安庆之名始于南宋绍兴十七年(一一四七年),“改德庆军为安庆军”作军号名称出现,由“同安郡”(隋代大业三年始置,治所同安,今桐城)和“德庆军”(北宋政和五年始置,治所怀宁,今潜山县梅城)各取一字而命名,含“平安吉庆”意。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年)“以南宋宁宗皇帝潜邸,升舒州为旧安庆府”(治所今潜山古皖城),又作府名。舒州古名“盛唐郡”,见于文献记载最早为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公元前一零六年)南巡至此,“作盛唐之歌”。今新安庆城之驻地叫宜城渡。其地的登云坡原来的名字叫盛唐山,山下临江为盛唐湾古渡口。相传东晋诗人、堪舆风水家郭璞曾经登盛唐山观望长江,有“此地宜城”语,故安庆城别名“宜城”。

    安庆城始建于南宋时期。嘉定十年(一二一七年)金人破光山(今河南潢川县之地),而沿边多警。知府黄干在舒州旧址(今潜山县梅城)建“城安庆以备战守”;后因战乱,安庆府于端平二年(一二年)移治罗刹洲、杨槎洲;及至景定元年(一二六零年),沿江置制大使马光祖为了阻止蒙古大军,从水路进攻南宋国都临安(今杭州市),废舒州府,“利用原舒州府城墙砖石改筑于宜城(盛唐湾宜城渡之阴)为新安庆府”(治址在今安庆市),并迁怀宁县治附郭。此地,濒临长江,易守难攻。从此,府治稳定不移,“安庆”才作城镇地名,并与行政区名称(府、道、专区等)相一致,沿用至今。

    安庆建城以后直至清末,均为安庆府治和怀宁县治,民国时期为专署驻地。明末以来的巡抚亦持节镇守于此。清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零年)至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同时又是安徽省布政使司和安徽省会(皖省省治)所在之地。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安庆解放。并与同年设立安庆市,由安庆专署领导。属皖南行署区,专署驻安庆市,辖安庆市及怀宁(驻石牌镇)、望江、宿松、太湖(驻晋熙镇)、岳西(驻衙前镇)、潜山(驻梅城镇)、桐城、桐庐(由桐城县析置,驻汤家沟)等八县。一九四九年十月三日,县委、县政府迁驻石牌。十月十日,撤销安庆市建制,市区划归怀宁县,成立怀宁县城关区。一九五零年五月二十一日,县委、县政府由石牌迁驻安庆。十月二十五日,恢复安庆市建制,隶属安庆专署。十二月十一日,县委、县政府由安庆迁回石牌。自此,怀宁县城和安庆市市区彻底分开。安庆为怀宁县城凡六百九十年。

    一九五二年安庆专区属安徽省领导。安庆市改由省直辖。一九六一年安庆、铜陵二市改由省直辖。一九六五年安庆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将铜陵、贵池、青阳、东至四县划归池州专区。一九七零年安庆专区改称安庆地区,地区驻安庆市。辖安庆市及桐城、枞阳、怀宁(驻石牌镇)、望江、宿松、太湖、岳西、潜山(驻梅城镇)等八县。一九七九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一九八八年,撤销安庆地区,所属的桐城县、怀宁县、枞阳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岳西县划归安庆市。安庆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皖鄂赣三省交界处,东与安徽省池州市、铜陵市隔江相望,南以长江与江西省九江市相连,西界湖北省黄梅、蕲春、英山三县,北接安徽省六安市、巢湖市。安庆具有悠久的历史。潜山薛家岗和市郊张四墩等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见证了安庆的祖先,自古就生息、繁衍在这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上。

    “菱湖夜月”,是旧志安庆(怀宁)十二景之一。菱湖以多菱得名,菱荷盛期,花光水气,清晖娱人,渔唱菱歌,中流互答,郡人每以秋夕,扁舟载酒,延眺忘归。每逢采菱时节,荷花竞放,满湖碧波,皓月当空,令人心旷神怡。著名文学家郁达夫,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来宜任教,时常留连于菱湖,曾多次描写了诗意盎然的菱湖美:“夜阴一刻一刻的深了起来,月亮也渐渐的泛起光来了,天空里从银红到紫蓝,从紫蓝到淡青的变了好几次”。

    “大观远眺”,是旧志安庆(怀宁)十二景之一。原县城西门外鸭儿塘畔,曾有座大观亭,亭建于明嘉靖年间,时任府推官李钦昊有篇“建亭记”,文中说:登亭游览,“俯瞰长江,一泻千里,闾阎夹岸,樯舳迷津,皖中风景俱若踊跃奋迅而出也”。是为“大观远眺”的实录。后于清康熙十五年(一六七六年)、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年)间,均因亭毁于兵燹而复建,最后毁于抗日战争中。

    “塔影横江”,是旧志安庆(怀宁)十二景之一。原县城枞阳门外的万佛塔(亦名振风塔),是明隆庆四年(一五七零年)安庆知府王宗徐和怀宁绅士於惟一、吴宗周共同筹建的。塔身是重楼式砖石结构,八角七级,高二十四丈(实测六十一米,不含避雷针)。各层(除七层外)八方卫以玉石栏杆,可凭栏尽收浩渺长江。檐角悬铃,风送铃动,金声远扬。塔身高全国数二,长江流域居冠,嵌空玲珑,屹立云表,为宜城“关锁”。清初桐城张英等人登塔留诗,“云外平分天柱影”、“半落长江日夜流”。“塔影横江”跃然纸上。

    “慈禧”与迎江寺。慈禧虽是满洲叶赫部落的后裔,但她少年时曾生活在当时的安徽省城安庆。她乳名叫兰儿,十岁时随父惠征来安庆。惠征当时为候补道员,在安徽抚台辕门候补。慈禧少年时对女红针线不甚在意,但喜欢看书、写字、读史、吟诗,特别喜欢看西施、杨贵妃、赵飞燕的故事,并记得烂熟。她和父亲谈经论史,连她父亲有时也被难倒。可她不喜欢家务劳动,过去一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全家人的衣服都是母亲洗。她十一岁那年,母亲生下妹妹做月子,不能下冷水,她就没法做皇族贵阁千金,跟平民女孩子一样,要洗家里人换下的一大堆脏衣服啦。有天,家里人换下的脏衣服很多。她提了一大篮子到城北清水濠边去洗。她边洗边想,这么多脏衣服得洗到什么时辰呢?要是有人帮我洗才好哩。一扭脖,忽见一个汉族小姑娘的一篮子衣服快洗完了。她想直接叫人帮她洗又不好意思,灵机一动,便反客为主说:“小妹子,我来帮帮你洗。”正在举着棒槌“乒、乒”槌衣服的小姑娘忙说:“好大姐,谢谢你,我没多少衣洗了,你洗自己的衣吧。”可是,慈禧一再坚持,小姑娘不好意思了,就让她给洗了两件单小褂子。小姑娘的衣服洗完了,想走,可又不好意思,心想,人家帮我,我也得帮帮人家,就说:“阿姐,让我也来帮你洗几件吧。”慈禧求之不得,但嘴里却说:“小妹妹,你要急着回家就先走吧。”小姑娘说不急着回家,就把自己洗好的衣服放在一边,蹲下去帮慈禧洗了十多件衣服。不到一个时辰,洗完了,小姑娘还帮她搭送回家,一路走一路说着话儿。显得十分亲热。慈禧尝到了“帮”别人做点事的甜头,从这以后,就常常“帮”人洗衣服,使自家的衣服得到更多的人帮助洗。不过日子一长,她的心计就被人家识破了。于是,她帮人洗衣服的故事也就流传下来。一八四八年,惠征死于安庆,遗下妻子,长女兰儿(慈禧)、次女和刚刚出世的儿子等家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年仅十三岁的兰儿不顾自己贵族少女身份,往各满族官员家哀求了十几两银子,买棺殓父,奔丧回到北京。她离开安庆时曾在千年古刹迎江寺烧香许愿,我兰儿日后有出头之日,一定重重叩谢老佛爷。这年她离开安庆后,再没有回来过。但她当了太后之后仍想到在迎江寺许的愿,差人送了由她亲笔题写的“善狮子吼”、“妙明圆镜”等匾额给安庆迎江寺,同时她也自称为“老佛爷”了。

    新安庆,新景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曾经的骄傲,安庆(怀宁)已有的“十二景”,或因年代久远,或因容颜不在,特别是大部分景点其历史文化内涵,都远远无法展示今日安庆日新月异的风采。感受古城文脉,体验如画新景。历史文化名城,再添靓丽的景观。“安庆新十二景”,取代历史上的“安庆(怀宁)十二景”,全面地反映了安庆的风景名胜,完美地展示安庆的新风采。

    “塔桥神韵”(振风塔与长江大桥互为借景),是安庆新十二景之一。是指桥横塔竖,塔如桥之依托;塔耸桥卧,桥似塔影横江。“菱湖明珠”(菱湖风景区),是安庆新十二景之一。是指菱湖风景区位于安庆城市中心,由菱湖、小菱湖、莲湖、东湖、西湖五片水域和菱湖、莲湖、皖江、水上四处公园以及文化、皖江两座广场组成。景色秀美,风光旖旎,名副其实是镶嵌在城市中央的一串明珠。“石树戏水”(大龙山风景区),是安庆新十二景之一。是指以灵山石树为主要景点的大龙山景区,屹立于安庆城北,为城廓之天然画屏。山势雄伟,秀嶂叠峙,绵亘起伏,蜿蜒似龙,故名。“一柱擎天”(天柱山),是安庆新十二景之一。是指安庆所辖潜山境内天柱山,是大别山笫一名山。古称南岳,以雄奇灵秀著称于世。一柱擎天,千峰竞秀,奇松怪石,云海佛光,森林竹海,生殖图腾,神奇独特,世谓一绝。“花亭碧波”(花亭湖),是安庆新十二景之一。花亭湖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庆市辖太湖县境内,近一百平方公里的湖面,碧波万顷,气势磅礴。湖中岛屿星罗棋布,沿湖山峦层林尽染。“千重山色,万顷波光”。“孤山独秀”(小孤山),是安庆新十二景之一。小孤山,突兀耸立于,安庆市辖宿松县长江岸边。登高纵目,长江如练;水阔天高,樯帆逶迤。“浮渡奇峰”(浮山),是安庆新十二景之一。浮山距安庆市辖枞阳县城三十六公里,以独特的火山地质地貌、摩崖石刻、河湖风光著称。山色苍秀、岩壑灵奇、河湖环绕、山水清淑。“东西南北皆水汇,山浮水面水浮山”。“司空妙道”(司空山、妙道山),是安庆新十二景之一。是指岳西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境内崇山峻岭。司空山是释教二祖“遁迹修禅”之所。“二祖禅堂”、“传衣石”,突显司空山在佛教中的地位。妙道山国家森林公园,苍松参天,茂密蓊郁,瀑泉淙淙,鸟鸣啾啾。“白崖古寨”(白崖寨),是安庆新十二景之一。是指宿松县城西北白崖山上白崖寨,有近七百年历史,寨墙高约丈,宽三尺,长达十华里。蜿蜒盘旋,逐迄起伏,巍峨雄壮,宛若长城。“六尺仁巷”(桐城六尺巷),是安庆新十二景之一。“六尺巷”位于桐城市区西后街与五亩园之间。清康熙朝宰相张英与相邻吴氏望族各义让三尺地界,成就“六尺仁巷”,千古流芳。“雷池水岸”(雷池),是安庆新十二景之一。是指位于望江县雷池乡的古雷池,因“不越雷池一步”的成语而著名于世,明代即淤塞成平川。属古雷池水域的武昌湖,烟波浩渺,河汊网布,渚芷汀兰,岸柳滩荷。显示着古雷池风姿,人们称之为“新雷池”。“孔雀遗梦”(孔雀台),是安庆新十二景之一。是指一千多年前,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咏诵的爱情悲剧就发生在潜山县。庐江小吏焦仲卿与妻刘兰芝被恶婆拆散,双双殉情,合葬于孔雀坟。“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些充满诗意和想象力的山川美景,用浮雕的形式雕刻在菱湖风景区市民公园市民广场十二根景观柱上。

    我看着天空的阴晴,看着人生的起落,一而再,再而三的写着生活的欢乐与心酸。一江流水,碧波回环,清波涟漪,山光树影,相映成趣;时而水流湍急,惊涛拍岸。我面对优美动人的城廓,原谅了自己对人生的诸多思念,慈悲了他人对岁月的从容。我面对许多违背初衷的事物,不再去抱怨,不再去强求。时光深处我渐渐温润如初,欲与莲成悦,更与人无争。我时时眷顾粗茶淡饭的日子,在恬静的年岁里,简宁如水。我已经沐浴了世间的诸多繁琐,于山水红尘中,欲再觅可堪醉赏的知音。

    我日耽风雅,无念自己写下素事篇章。每援笔饰笺,辄劳悬怀,命蹇如斯,殊觉赧颜。我在此只是淡写生活旋律。我非倩人,亦无蓝本,信步观场,稍散郁滞,慨当以慷而已。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