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历史军事 -> 霸权之锦绣行

正文 第169章 生死之争(五)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马车没有驶向大将军府的正门,而是从侧门进入,一路毫无阻拦,至后院门前方才停下。东方锦莺在武凤搀扶下走下马车,只见慕容英已等候在那里,神态已颇有些焦急。

    东方锦莺上前裣衽一礼,“大将军。”

    慕容英顾不上多做客套,在前引路,“姑娘请随我来。”

    东方锦莺流目四顾,整个后院被武士们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布置得十分严密。暗影处也有人闪动,看来这里已被守护得像个铁桶一般。东方锦莺暗自颔首,她几乎肯定了自己的想法,她想见的那个人就藏在大将军府里。

    穿过一条回廊,有一座小巧精致连窗户都装了铁条的房间,看起来像是一间书房。慕容英停下脚步,朝前一指道:“姑娘请进去吧,里面有一个大约你很想见到的人。”

    东方锦莺暗自思索,口中却道:“大将军不进去吗?”

    慕容英摇了摇头,“那个人想单独和姑娘谈一谈,我和你这位侍女都不能进去。”

    东方锦莺迷蒙的大眼睛里闪着亮光,“我知道了,谢大将军成全。”她已猜到了里面那个人的身份。

    东方锦莺轻轻推开房门,又转身合上,慕容英竟然亲自站在房外守护,这个人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房间内稍微有点昏暗,书架旁站着一个模样清瘦的中年男子,面白无须,一双眼睛也紧紧地盯着推门而入的东方锦莺。

    “请坐。”中年男子开了口,声音很和蔼。

    东方锦莺点头示意,在一张檀木椅上坐下来,娇面上一片平静。中年男子看着东方锦莺,好奇地问道:“姑娘不问问我是谁吗?”

    “在来大将军府的路上,我原本以为大将军让我见的是霍玉都。不过,当我见到后院中这番连苍蝇也飞不进来严密的布置时,我立刻推翻了自己的想法。如果只是霍玉都,大将军不会这么紧张,因为霍玉都已经是个明面上的人物,应该找个隐秘的地方藏起来才妥当,何必这么兴师动众。后来大将军告诉我,这个人是我很想见到的人,我以前便在猜想大将军故意在御花园放霍玉都一条生路,究竟是为了什么?如果是顾念一个死者的结拜之义,虽然说的过去,但不值得冒这么大的风险。除非有令大将军如此做的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他那个结拜兄弟尚在人间,他必须去保住结拜兄弟的后人。而最重要的一点,我始终确信师父的测算术,他老人家曾言道那个人不是早夭之相。这几个想法合在一起,我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我要见的这个人,是那个应该死去又没有死去的,南幽国右相霍功成。”东方锦莺徐徐地道。

    中年男子即是霍功成,他不由赞叹道:“不愧是被师父培养了多年,你的推断能力实在是惊人。”

    见自己的想法没有错,东方锦莺站起身,郑重地朝霍功成行了一个大礼。霍功成慌忙扶起道:“你这是干什么?”

    “按本门规矩,先入门者为尊,我虽未见过师兄金面,倒常听师父提及。”东方锦莺正色道。

    “我一个已经被师父逐出门墙的弟子,这一声师兄实在愧不敢当。”霍功成神情落寞地道。

    “不,我临出山时,师父曾对我言及,他老人家对当年之事已毫不在意,并嘱咐我,他日如有机缘遇到师兄,一定向师兄说明此事。”东方锦莺神色一片湛然,显得十分诚恳,“师兄,我观师父之意,在心里仍把你当作弟子。”

    想到非凡子,霍功成隐含泪光,“他老人家还好吗?”

    “他老人家已成仙证道。”对于东方锦莺来说,成仙证道是最高深的境界,也是她向往的所在。肉身虽灭,精神永存。东方锦莺言语很平静,非凡子得到了这么好的归宿,身为弟子应该感到高兴。

    霍功成一愣,热泪滚滚落下。他跟着非凡子学习三年,只学到了一些皮毛,便使他成为了一方智谋之士,可见非凡子学识之广。他是非凡子名正言顺收的第一个弟子,资质也是极佳,起初非凡子对他的期望很大,只可惜他摆脱不了俗世的纷扰。

    “师兄,你能否告诉我,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你和师父产生了那么大的误会。”东方锦莺问道。

    “因为那颗定神珠。”霍功成轻擦着脸上的泪痕。

    “定神珠?”东方锦莺想起非凡子曾告诉过她的,定神珠隐藏着一个绝世的秘密,很多年来都无人参透看破。据说能得到这个秘密的人,将成为神州第一人。而定神珠是她亲手送出去的,在一个即将一生辅佐的人身上。

    “我当年并不知道定神珠是什么东西,我是受了玄谛的指点,才寻到师父的隐居之地,求他收录门下。”

    “玄谛?可是那个神州的高僧,感恩寺的住持,当朝国师玄谛?”

    “正是他,当年他只是一个游方僧人,我是在一个渡口偶然碰见他的,他有很高明的相面术,说我只需往南行百里,在一个山谷求见一个异人,必可使我日后飞黄腾达。他说的没错,我装作意外游山迷路遇见了师父,就拜在门下学习三年。师父知识之渊博,使我深受教益,我当时非常感谢玄谛的指点。”

    “当年师父已有隐居不再出世之意,但苦于一身学问无人承继,骤然见到像师兄这般资质极佳的人才,自然喜出望外。我想那玄谛也是另有所图吧。”

    “不错,我在师父指导下受益良多,师父曾言道,只需十年我就能继承他的衣钵。哪知我入门三年之后,我下山买粮食,遇到了玄谛。玄谛对我言道,南方某个地方发生了一场瘟疫,需要一件东西作为药引,就是定神珠。所谓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他担心师父不肯借予,央求我暂时将定神珠偷窃出来,等瘟疫得到控制后,再还给我。”

    “一个出家人心计这么深,师兄就相信了他?”

    (本章完)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