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武侠修真 -> 诸天侠骨一点香

《诸天侠骨一点香》正文 第二十九章 相会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来到会稽,便不得不提起会稽山,以及围绕着它的两件传说。

    上古时期,舜帝因治水之功,禅让于禹。禹皇铸九鼎、封九州,聚天下之气,遂有夏殷周之盛。相传禹皇去世后,葬于会稽山中,史称禹陵。始皇一统九州后不久,便潜心步行登上会稽山,祭禹皇、号天下,方才有了“彼可取而代之”的传世佳话。

    另一件,便是大名鼎鼎的“卧薪尝胆”。越王句践败于吴王夫差后,藏兵于会稽山,借助险峻的山石作为堡垒,使得夫差不得不接受他的投降。回国后,又与百姓一同在这群山中同甘苦、共患难,遂成“三千越甲可吞吴”的霸业。

    这些故事中的每一位,都是古往今来响当当的英雄豪杰,他们的事迹令人心生向往。由他们一同背书,更是为这座横跨数十里的山脉,增添了许多神秘而动人的色彩。

    然而,它在乎这些吗?

    成千上万年前,它就默默蛰伏在此,养育方圆百里的人、动物、植物,一切的一切。它本就没有名字,“会稽”之名,不过是人类自以为是取的,博之一笑。那些贴在它身上的华丽标签,或许在它看来,不过漫漫长夜中偶然闪亮的星光。它已存在了不知多少岁月,又将继续存在下去不知多少岁月。与它相比,人是如此卑微渺小,但与天地寰宇相比,它又是何等的微不足道。

    层林叠翠,云雾萦绕。

    大山深处,树木常常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茂密,只是会让你找不到方向。可不知何时起,兴许是走的人多了,渐渐走出了一条路来。沿着这条小路,仿佛两侧的花草都在为你进山的勇气而夹道喝彩。不知不觉,路渐渐变宽,甚至能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脚下岩石的坚硬。

    约摸一刻的路程后,抬眼看去,是一座再简易不过的木制牌楼。其上无字,漆枫红色,已有些掉漆与褪色。再往上望去,便是一座道观,灰色山门隐隐可现。

    山门牌匾:太平观。

    进得院内,一眼便见正殿,两侧各栽了一排树,密密麻麻地悬挂着五铢方孔钱。院子不大,正中是一口鼎足香炉,里头奉满了香火。正殿也毫不气派,甚至墙壁有些残破,只奉祀了一座木漆雕像,没有名号,也实在是分辨不出相貌。不过并不打紧,这年头并没有漫天诸神,百姓来此上香祈福,也就是求个心安,又或是奔着观主来的。

    这道观的主人,如今在山阴县乃至整个会稽郡,也是赫赫有名。贴上平安符,家中就没遭过灾,带着顺心符,做事就没撞过坎,喝了灵符水,药到病除生龙活虎。除了不能点石成金、上天下地,在老百姓眼里,与神仙绝无二致。

    更重要的是,这些既不要你半分钱,心诚则灵,也无须你往山里跑,道人自会下山施法。若时间金钱有富裕的,来观里上柱香、拜个像,自然更好,却也不强求。

    每隔五日,道人便会带着几名道童下山布道施法,呆上一二日再回山。这一天,恰好轮到下山日,观主却比往常晚了一个时辰,还未见身影,等得同行的道童好不着急!年轻人大多天性活络,成天待在深山老林里念经打坐,时间长了哪里受得住,一旦有机会下山,心里便有股说不出的美。

    道人终于推开房门出来。只见他头戴小冠、横道簪,身穿浅灰色的粗麻宽袍,系深黑色腰带。背如老龟般微微驼拢。鹤发童颜,脸上皱斑多,却不显老,反添深邃的线条感。眼睛虽小,却是全身上下最为瞩目之处,散发着安神定心的光彩,令人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进去。一缕阳光透过浓荫,洒在似笑非笑的脸上,如同一副精美绝伦面部雕像。

    老道见四个道童都已各自携带好行李,只等着自己,微微点了点头,便径直出了山门。行到牌楼处,他忽然止步,向山下望去,愣神良久,方才继续前行。身边的道童好奇地顺着他的视线寻找,可目光所及处,无一不是茂枝密叶,勉强穿过,也是重重山雾,哪里能看见什么别的东西。

    山阴县城内。

    袁买从没想到,看起来严肃威武的父亲,居然还挺有幽默感。眼前这只怯生生的小萝莉,不,小白兔,不,小女孩!不论如何,你管这叫“风姿绰约”?

    女孩紧紧搂住孙策的背,藏在自家哥哥身后,只露出小半张脸,活似一只受了惊的小宠物,忍不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探头探脑。见袁买盯着自己,小脸蛋唰地通红通红,吓得赶紧缩了进去,等好半天,又悄悄露出一只小眼睛,眨巴眨巴着。

    孙策回过头,目光中流露出难得的溺爱,竟一把将她抱到身前来。小女孩被哥哥的举动惊得呆若木鸡,直把小脑袋塞进孙策怀里,作鸵鸟状。

    “舍妹尚香,年幼顽皮,让公子见笑了。”孙策一边抚摸着妹妹的小脑袋,一边微笑着对袁买说道。

    “将军说笑了。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理当如此。”

    说着,袁买偏一眼坐在她身旁、假惺惺装淑女的小女孩,说道:“小徒宪英,应与将军之妹一般年龄,正好可以作伴玩耍。”

    听到师傅这话,一颗小脑袋立刻抬了起来,只一眼,小宪英便找寻到了自己的目标。好巧不巧,小尚香也从怕生中稍稍缓过神,耐不住好奇地转过头来。瞬间,两对清澈纯真的目光便交错在一起,产生了一场未知次元的交流,并且没有停下的打算,更不容许别人来打扰!

    孙策、袁买、辛毗,皆会心一笑。谁也没料到,竟是两个小女童,让会晤氛围融洽了不少。

    见状,辛毗斟满一碗酒,向孙策敬道:“将军雄才大略,我家主公早有耳闻,可惜无缘一见。近闻将军平定江东,特命在下前来祝贺。略备薄礼,不成敬意。”

    “客气,客气。辛先生的大名,我亦仰慕许久,”孙策不等辛毗喝完,已干过一碗,又朝袁买敬道:“袁公子能大驾光临,令孙某蓬荜生辉。干!”

    待袁买喝起,孙策又对辛毗说道:“我听闻,大将军正要与曹操一较高下,怎还有这等闲情雅致,派先生这等大才,来到我这里?”

    “我主雄震北方,兵精粮足,百姓爱戴。为匡扶汉室,不得已兴兵讨逆。曹操挟持天子,欲图顽抗,实乃以卵击石,逆天悖理,何足道哉!”辛毗放下酒碗,淡然笑道,“毗才疏学浅,难当重任,只好讨了个清闲差事。”

    “哈哈哈,辛先生过谦了,”孙策放开怀中的妹妹,容她跑下去与宪英坐到一块儿,说道:“策有一事不明,还想向先生请教。”

    “将军请讲。”

    “我尝读左传,不知假道伐虢应作何解,唇亡齿寒又是何意?”

    “岂不闻,国无恒友,亦无常敌,然其利久矣?”辛毗毫不在意孙策咄咄逼人的目光,笑意满满地说道:“我主奉讨不仁,天下皆翘首以待。然荆州刘表,愧为皇室宗亲,不思匡扶汉业,只顾私利,更贪得无厌,妄图吞并张津,我主深表痛心。我主曾有言,将军一门皆忠烈之士,代汉牧南者,非将军莫属。”

    “大将军如此抬爱,实在愧不敢当。”

    孙策又向辛毗敬了一碗,他已大致知晓袁绍的态度,公事可暂且放下,回去以后再与麾下谋士商量。见袁买专心致志看着两个小女孩挨在一起窃窃私语,正看得不亦乐乎,不禁觉得好笑,说道:“袁公子,难得来一趟江东,定要多留几日,好让我尽一尽地主之谊。”

    “岂敢劳烦将军。”

    “公子说这话,便是不给孙某一个面子喽?”

    孙策假意作怒道。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

    “哈哈哈,爽快!”

    孙策起身离席,端着满碗酒,径直来到袁买案前,望了一眼还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两个小女孩,说道:“舍妹早年体弱多病,全靠坚持习武,才渐渐好转。听闻公子事迹后,甚是崇拜,斗胆拜师学艺,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礼数自当周全。”

    见袁买面带犹豫,孙策补充道。

    袁买忙解释道:“将军多虑了,非我私藏不授。只是我这门功夫,不似寻常武艺,能练到何种境地,强求不得,怕耽误了令妹。”

    “公子应允便好,修行全凭个人本事。习得,习不得,就看小妹自己的造化了。”

    “况且,她与辛先生之女颇为投缘,结为同门姐妹,正好是一段良缘佳话。”

    袁买回过头,发现两只小萝莉这会儿正毫不腻味地抱在了一块儿。小尚香还把脑袋瓜子搁在小宪英的肩膀上,满心期待地望着他,小宪英也在一旁使劲地“煽风点火”。袁买觉得,如果自己残忍地拒绝,估计会受到极为严重的内伤,只好无奈笑笑应下了。

    “耶!”

    女孩们欢呼雀跃。

    不消说,这是萌势力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以后要让公子多费心了。”

    “来,我替舍妹,敬公子!”

    说完,孙策径直在袁买案前盘膝坐下,见袁买拿起酒碗,一把按下,将自己带来的这碗酒双手端起,向袁买递去。

    “请!”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