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历史军事 -> 关陇

百年归一 第27章 博弈进行时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延年里,荀府。

    济北郡侯荀勖坐于花园中亭轻抚“绿绮”,悠扬的琴声便从指尖流出,飘荡在众人耳旁。

    今日是九月初九重阳节,朝廷休沐五日,荀氏子弟得以齐聚花园饮酒赏菊,这也是一年中为数不多的家庭小聚的日子。

    陪侍的众人之中,有族弟荀良、女婿武统以及荀辑、荀藩、荀声、荀组、荀梁等诸子。

    荀勖有子十人,长子荀运早夭,是以次子荀辑继承了嗣子的位置。余下九子中,以荀辑、荀藩与荀组才华最为突出。

    众人品着杯中之酒,听着琴曲,纷纷陶醉其中。

    一曲奏罢,诸人依次为家主送上祝酒词,长子荀辑如今已经出为汝阴郡太守,等待文书正式下达,他便走马上任。今日小聚,也算是上任之前的饯别之宴。

    他捧起酒樽端坐在席位上,向着荀勖施了一礼:“伏惟大人以允诚之姿,博洽之才,匡扶陛下毗赞圣朝。儿男不孝,即将奔波在外,不能侍奉膝下,此樽唯祝大人金安康乐,福寿绵长!”

    “你我父子,无须如此。”荀勖将“绿绮”转给侍女,对着荀辑虚扶一下。眉目之间却有一股淡淡的忧愁化之不开。

    荀良见状,不由道:“兄长心事重重,莫非是为了太子之事?近日士林沸腾,都说兄长身为陛下股肱,不能进言以直。兄长当提携才智之士,有此辈张目,则化解舆论于无形。”

    “哼,朝廷大事岂是宵小之辈所能妄谈!”荀勖眉目冷淡,将樽中之酒一饮而尽:“当日陛下令我前往东宫试探太子学识,我回报曰太子恭谨自守,宅心仁厚。若有名臣辅佐,可保社稷无虞。而和长舆则说太子质朴如初。俗话说,知子莫若父,太子如何,难道陛下就不知?疏不间亲,为人臣子的,不过是为主上解忧耳。”

    武统闻言亦道:“小婿亦是赞同岳父大人援引同党以为奥援。”

    “此非汝等所知,今日重阳佳节,府中但谈才情莫论国事。”

    “喏!”

    侍女将酒樽斟满,荀勖拿起酒樽欲要再饮,抬头却见幼儿荀梁坐在末座,用手沾着酒水在案几上比划着。他心中惊讶,便站起身来,朝着荀梁走去。

    荀梁不过六岁,为侍妾刘氏所生,乃是他的第十子。他近年来先与任恺较量,又与羊祜、张华争锋。平日里精力亦是放在辑、藩、组等子身上,难免对剩余诸子有所疏忽。

    幼子荀梁有着过人的聪慧,一双大眼睛如深泉暗涌灵动异常。他虽是喜爱有加,还未曾考校。如今见到他在案几上比划着,便轻轻来到荀梁的身后。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看到幼子以指代笔,转折间隐隐有大家风范,不由大喜道:“吾儿亦学《诗》耶?”

    “只学得一两章,还未曾熟习。”荀梁抬起头,见到父亲不知何时竟然站在自己身后,当下不由一惊,急忙施礼道。

    “《急就篇》学的如何?”

    “尚能通诵。”

    “诵来为父听听。”

    “还请大人指教!”荀梁见到父亲问询,知道他是要考较自己了,当下也不客气,直接将全文背诵了出来。

    “想来三苍亦是如此?”荀勖见到幼儿应答如流,背诵起来朗朗上口,一气呵成。当下捋了捋胡须,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如大人所想。”

    “都说张茂先有幼子名韬,几有过目不忘之能,洛中汹汹,传其才思敏捷。今日见到我家阿梁口才便给,吾在张茂先面前亦不虚也。”

    “父亲说的此人,莫非就是张韬?前几日华畅过来,将此人夸得天花乱坠,孩儿亦想见识一番。”

    “哦?那华畅是如何说?”

    “华畅说,此人入书馆不到三日,便将《急就篇》通诵如流。三个月有余,蒙学五篇悉数掌握。此等才情,孩儿原本不信。然则华畅再三保证,想必确有其事。”

    荀勖不由抬起头看向荀藩等人,惊讶道:“难道那张韬果真如此聪慧?先前尚有朝臣嘲笑张茂先生子愚钝,何至于短短数月便有如此大的转变?”

    ————〇〇〇————

    凌云台上,尚书令卫瓘陪着司马炎相谈甚欢。

    卫瓘此人出身河东卫氏,当前执掌尚书省,爵封甾阳郡公,乃是仍然尚在的开国重臣之一。

    开国之初,为了酬谢这些元老重臣的扶持,司马炎开建五等,也即是根据功劳大小,分别授予他们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其中在公爵这一爵位上,又分为郡公和县公。顾名思义,乃是食邑一郡或一县,建立公国。在司马炎的酬谢名单上,共有十二人有资格被封为公爵。

    这十二人分别是鲁公贾充、乐陵公石苞、高平公陈骞、临淮公荀顗、巨鹿公裴秀、郎陵公何曾、博领公王沈、寿光公郑冲、睢陵公王祥、济北公荀勖、南城公羊祜以及甾阳公卫瓘。

    作为异姓功臣,公爵已经人臣所能享受到的最高的爵位。毕竟自从刘邦与诸臣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后,四百多年来异姓封王非死即篡。

    比如当初吕后摄政,诸吕封王,最后被夷三族;曹操加封魏王,其子曹丕篡汉;司马昭被封晋王,其子司马炎篡魏。当然陈留王曹奂则是皇位被夺,被司马炎安个空头王爵以示安慰。

    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作为人臣荣耀之极,若没有偌大的功勋而得封公爵,必定会遭到群臣的嫉妒与攻讦。所以十二人中,羊祜自思功勋不显,同时也为明哲保身,坚决上书推辞封爵,司马炎无奈之下,只好同意。

    就这样,羊祜推掉南城郡公继续做他的钜平县侯。荀勖见此,亦只能效仿羊祜上书推辞,降为济北郡侯。虽则日后司马炎欲依荀勖例,封羊祜为南城郡侯,终是没有如愿。

    至于博陵公王沈,虽然也效仿羊祜上书,却仅仅只是由郡公降为县公,成为公爵守门员。他在开国第二年去世,司马炎追思他的佐命之功,在咸宁年间又追封他为郡公。

    所以实际上开国功臣里,能封公的仅仅只有十人。就如同“开国十大元帅”的评选,功勋、资历、威望、乃至时机缺一不可。

    而羊祜与荀勖,则只能带着遗憾成为类似于“开国十大将之首”的角色,遗憾与“元帅”擦肩而过。

    当然,拥有公爵的并非只有这十人,比如十年来一直是朝臣排班首位的骠骑将军、会稽郡公孙秀,继承了蜀汉后主刘禅安乐县公爵位的刘恂,继承了汉献帝刘协山阳公爵位的刘康,以及曹魏废帝,入晋降封为邵陵公的曹芳等等。

    这些人不过是木偶与吉祥物,并不能与那些功勋重臣相提并论。

    毕竟十九州中,只有一百七十三郡,很大一部分要分给宗室作为封国,能够留给臣下的也实在不多。建国十五年来,提升到公爵的,也仅仅只有王浑一人而已。

    十二人中,如今只剩下鲁郡公贾充、高平郡公陈骞、济北郡侯荀勖以及甾阳公卫瓘四人,其余诸人悉数去世。

    高平郡公陈骞已八十高龄,致仕在家安享晚年;鲁公贾充身为伐吴大都督,又是当朝太尉、皇室姻亲,可谓富贵已极;而济北郡侯荀勖与甾阳郡公卫瓘,一个执掌中书监、一个执掌尚书省,乃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几个权臣之一。

    重九登高,洛阳城内莫过于凌云台。

    卫瓘一大早即入宫陪伴司马炎游览华林苑,同在的还有太尉贾充。而后司马炎在凌云台设宴,一时之间君臣相得其乐融融。

    三人俱是饱学之士,就拿皇帝司马炎来说,司马氏本身就是儒学世家,可谓是家学渊博。加上从小受到的都是贵族化的精英教育,学问自然不低。

    而贾充在泰始年间与羊祜、杜预一起编纂《晋律》,亦深得与民休养的主旨。

    至于卫瓘,河东卫氏诗书传家,卫瓘号称书画双绝,在书法一道,当世少有人及。

    登高远望,免不了赋诗唱和。如今雍凉、江左悉数平定,天下混一,百姓安居乐业。回忆昔日创业之艰,亦免不了一番唏嘘。

    眼前这两位老臣,贾充弑杀高贵乡公曹髦,戳破了最后一层窗户纸,为司马昭的上位扫平了最大的障碍。

    卫瓘双杀钟会与邓艾,在平灭西蜀之后,化被动为主动,让司马昭封王加九锡成不可阻挡之势。

    可以说,在大晋建立的过程中,这两人均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酒过三巡,司马炎看着卫瓘,不由笑道:“闻卿有子正当年,朕欲与爱卿结个亲家,不知爱卿意下如何?”

    卫瓘闻言,手中酒樽一抖,差点将美酒洒落于地。他放下酒樽急忙离席,匍匐于地道:“老臣深感陛下厚爱,只是家门微贱,不敢与天家联姻。”

    司马炎虚扶一记:“爱卿何须如此,快快请起!朕闻卿三子卫宣尚未婚配,朕的繁吕公主亦年已及笄,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下来吧。”

    卫瓘张口结舌,想要推辞,见到司马炎兴致正高,也只好作罢。他站起身来,又施了一礼,随后退入席中。

    贾充见状,知道这是皇帝想要重用卫瓘了。可笑荀勖与张华相争,倒让卫瓘这个渔翁占了便宜。

    他不得不感叹,陛下的平衡之术,亦愈发运用的纯熟了。眼前的皇帝,羽翼已成,再不是当初需要他扶持的淳朴稚子。

    君臣三人一边宴饮,一边闲聊着风俗民情,历朝治政得失以及洛中奇闻异谈。

    司马炎道:“卫氏家风严谨,子弟俊逸,朕亦极为艳羡。正因为如此,方才想与爱卿结为亲家。朕一向将繁吕视为掌上明珠,以后嫁入卫府,希望爱卿善待之。”

    “老臣必定不会让公主受半点委屈!”

    卫瓘知道这门婚事已推辞不掉,更明白当今皇帝这样做的目的。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