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历史军事 -> 关陇

百年归一 第51章 打造炊具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这个时代大户人家往往几十上百口人,多的甚至会有几百口,小锅做出来的饭肯定是不够吃的,所以做饭的炊具一定要大。

    大有大的好处,大也有大的劣势,那就是加热以后,外壁温度太高,极难挪动。而留有铜环或者双耳,那就方便多了。比如说用木棒往双耳中一插,两个人便可以将之抬下灶台。

    张韬将所有炊具看了个遍,不由摇了摇头。

    若使用铁锅的话,由于锅圈外围都会用青灰或者泥浆将缝隙密封,所以在灶台下烧火的时候,厨房烟雾很少。而眼前的灶台,无论是甗还是釜,都会留下一定的缝隙,而且由于此类炊具受热面小,加热时间便会无限延长,导致在过饭的过程中,大量烟雾滞留房中。

    “这个灶台,需要重新砌一座啊!”张韬摇了摇头,又去观察一些配料品。

    这个时代的“酱”分为“醢(hǎi)”与“醯(xi)”。

    所谓的“醢”便是肉酱。人毕竟是从动物进化而来,与其它食肉动物并没有本质的不同,所以“人”之本身一直以来都是一种食物。

    比如说《吕氏春秋》中说,“杀梅伯而醢之,杀鬼侯而脯之”。便是说纣王将梅伯杀了以后剁成肉酱,将鬼侯杀了制成肉干。而《史记》中亦记载,“九侯女不喜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这里的“九侯”便是“鬼侯”。由此可知,无论是“醢”还是“脯”,除了体积不一样,制作过程也差不多了。

    人从上古而来,在打猎的过程中,将吃剩下的肉类剁碎,用盐腌着保存起来,以便在动物减少时或者自己有个三灾两病的时候,还能够拥有食物。

    也便是在这个过程中,留下的盐水被反复利用,最后发现味道好像还不太坏,“醢”也即是“酱油”因此被制作出来。

    只是人类开化以后,虽然逐渐不再同类相食,但在灾荒之年以及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人仍然避免不了成为别人口中的食物。

    官渡之战时曹军缺粮,程昱便曾经将人肉做成干粮备用。

    这个时代已经有了酱油,叫做“酱清”,那是相对于“肉酱”而言。最初的酱油是用肉制作而成,比较浓稠,后来从肉酱中分理出汁液,便称之为“酱清”。用豆腐沾着“醢”吃,便是当下一道著名的菜式。

    至于“醯”,则是酿酒过程中,将粮食发酵后,留下的酒槽继续发酵而产生的酸性汁液,称之为“醯”,也便是“醋”的前身,又叫做“酢(c)”。由于“醯”来源于酒槽,所以也经常成为酒的代称。

    当然,除了“醢”与“醯”以外,还有葱、姜、蒜、花椒、八角、胡椒等配料,而且在闲逛的过程中,他又从香料铺中得到了丁香、茴香等物品。这些东西往往被制作成香料抹在身上,却很少见到有人用来作为食物的调料。

    几日下来,他收集到了十几种可以作为配料的东西。有些东西已经作为日用品进入大众家庭,但有些东西,比如茴香(孜然),由于从西域传来,产量往往不够。一旦酒楼做起来,这些东西都需要量产才能够保证酒楼的持续供应。

    炊具有了、配料有了、接下来便是寻找常用蔬菜进行菜式的前期探索,亦或者进行大棚种植以丰富蔬菜品种。想到兴奋处,他的喉咙之中忍不住露出“咯咯”的笑声,这种莫名其妙的行为让厨房的下人们毛骨悚然,要不是他持续没多久便意识到失态,估计会被当做鬼上身。

    一趟厨房之行,让他大致掌握了当前的条件。只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他在城西的李铁匠处定制的铁锅,今日应该会制好吧?而后日,便是除夕了。

    张孟一家自从在洛阳县衙门脱了奴籍,原本可以不用再去张府做事。只是考虑到小公子身边一时半会无人照料,张孟还是暂时留在了府中。

    他离开张府有利有弊,有利的地方在于,再也不用受到张府家规的束缚,且三代以后便可以让子孙有出仕的机会,也便是“身家清白”。哪怕这种所谓的机会虚无缥缈,但至少拥有了可能性不是?

    当然,弊端也显而易见,那便是离开张府以后,他们要自负盈亏。除了每年上交朝廷赋税,还要时不时地服徭役。到了灾年时节吃不上饭的时候,免不了卖儿鬻女,让子孙后代走上自己的老路。

    尤其是今年朝廷出台“占田令”,好田几乎已被开垦殆尽,剩下的大多都是产量不高的劣田。他现在脱去奴籍,实际上已晚了一步,想要让自己拥有足够的田地,只能朝更偏僻的地方开垦。也幸亏现在大雪封路,暂时不用去忙活农事,这也是张孟主动留在张韬身边的主要原因。

    只是等到来年,他这一家子开垦任务很重,一个成年劳动力是七十亩的指标,他这父子五人便是三百五十亩。更别说还有老婆以及四个儿媳妇的。

    毕竟五百亩的土地无论能否占足,他们家都需要从规定的土地中课税,每亩八升,便是二百八十斗的上缴量,实在是一笔很重的负担。但哪怕负担再重,他们还是要竭尽全力将指标都占全了。毕竟现在人口过少,还有荒地供他们开垦。一旦时日久远、人物繁滋,那就未必有荒地了。这是为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由不得他们不上心。

    当然,毕竟四个儿子都已经成家,他若想减轻负担,完全可以让四个儿子分家单过。

    张韬将张孟一家脱籍,也不是没考虑这个问题,他看中的是张孟父子的忠诚度以及劳动力。若是让他们去种地,自己岂不是忙前忙后,最终反而落了个鸡飞蛋打的下场?

    只是这个问题暂时还不能跟他们说,酒楼八字还没一撇呢,说又有何用?将来若是将他父子培养成自己的心腹将酒楼做起来,那点田租不过是毛毛雨罢了。

    张孟的大儿子名叫张大牛,为人憨厚朴实,倒是跟张孟很像;二儿子名叫张二牛,为人灵活多变,操持庄稼尤其是一把好手;三儿子与四儿子则叫三牛与四牛,为人年轻力壮,做起事情来也很干练。

    四个儿子均“牛”为名,实际上也体现了张孟内心对于土地的渴望,这也是为何他能够下定决心从张府脱离的根本所在。

    当天下午,张韬便从李氏铁匠铺拿到了提前打造的铁锅。为了这口锅,他前后跑了数十趟,今日终于如愿。而在一干下人惊讶的目光中,他在厨房中另砌了一口灶台,为了搭建烟囱,甚至指挥张孟父子将厨房的墙上开出了一个洞。

    张氏父子本身就是泥瓦匠,做起这种事情可谓得心应手,天还未黑下来,一口灶台便搭建完毕。张韬让大牛将铁锅放进锅圈上,忍不住“嘿嘿”笑了起来。

    从结果上看,他很满意。

    ——〇〇〇——

    腊月二十八日晚上,张府东院。

    崔氏喘着粗气,偎依在张祎身旁,二人方才一番云雨,春意至今尚未消退。她仰起头轻轻道:“夫君,你说小郎这几日都在鼓捣什么,妾身怎么看的如坠云里。”

    “我这三弟确有几分聪慧,只是年纪尚幼,又得大人宠爱,只要没惹下大祸,那就暂且随他去吧。”张祎搂着爱妻,不复平日严肃。

    “前几日小郎送来二十万,说是给说给妾身的脂粉钱,小小年纪便知道如何讨人喜欢,长大以后那还了得,只怕我们家阿舆要被这个叔叔比下去了。”

    崔氏口中充满赞叹,又有一层隐隐的担忧。小郎如何赚到一百八十万钱,那可是发生在她眼皮底下的事情。如此年纪便这般聪慧,将来又会取得何等成就?

    与夫君的口不言利相反,她虽然出身清河崔氏,却知道日子里离开钱财不行。夫君作为一家之主可以不用过问生活琐事,她需要操持家世,又如何能够忽略?

    尤其是将来公婆故去,夫君继承封爵,到时候整个家族的开支都将需要她来平衡,离开了钱,张府也便距离没落不远了。

    感受到妻子情绪低落,张祎忍不住将之搂在怀中,柔声道:“父亲如今春秋鼎盛,若非荀勖冯紞之流阻挠,已是朝廷首相。父亲年幼时,有术士说父亲有异人之相,将来必登三公之位。若是此言属实,无论阿舆如何,作为长房长孙,这爵位都是他的囊中之物,岂是阿韬能比的?”

    “是妾身多虑了。”

    感受到夫君的爱意,崔氏忍不住一阵感动。这种感动随即化成一股浓浓的渴望,她挤在张祎臂弯之中,怯怯道:“妾身……妾身尚能承受……”

    “那就再给为夫生个孩子好了。”张祎见微知著,顿时翻身而上,房间内开始传出一阵旖旎之音。

    正堂之内,刘氏忙碌许久,终于开始歇下。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除夕”之日,府内不但要准备过节的吃食,还要前往家庙祭祖,而且到了晚上还需要是守岁,以待“正旦”的到来。若是休息不好,只怕很难撑得过去。

    只是此时此刻,刘氏想起白日之事却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张华感受到妻子的不安,不由扳过她的身子,安慰道:“夫人,还在想着阿舆的事情呢?”

    “哎,想想我的小郎真是命苦,出生的时候洛阳城大疫,死伤数十万,当时的洛阳城,几乎家家有丧事,巷巷有哭声。当时为妻就想,若是小郎能够能活下去,此生必定不会让他受一点苦楚。只是看他如今任性玩耍、野性难驯,却不是这番宠溺对他时好是坏。”

    刘氏的一番话引起张华的回忆,他淡淡道:“是啊,那已经是咸宁元年(275年)的事情了。哪怕是当今陛下,也差点……哎,冥冥之中上天自有注定。”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