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历史军事 -> 关陇

兖州之行 第20章 家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张韬隐隐约约意识到了问题,便道:“对了,二嫂你为何没有回渔阳?莫非出了意外不成?”

    “确实是出了意外。”鲜于氏点了点头,黯然道:“前段时间家里来人了,说是伯父出刺平州,现在那边乱糟糟的,弄不好怕是要打仗。老夫人害怕出现什么事情,便将奴家留了下来。”

    张韬听后默然,如今幽并之地鲜卑与匈奴杂居,既然二嫂此番不能回渔阳省亲,只怕以后很难会有机会了,所以他也能理解到二嫂的心情。

    张家与鲜于家均是幽州的家族,一个在范阳、一个在渔阳。若非父亲这一代如日中天,还不如鲜于氏在幽州势大。

    后汉末年群雄争霸,鲜于家曾祖鲜于辅乃是后汉大司马、幽州牧刘虞手下从事。刘虞被公孙瓒杀害后,鲜于辅投靠袁绍,联合麹义攻杀公孙瓒为故主报仇。而后与田豫一起投奔曹操,最终官至辅国将军,爵封昌乡县侯。

    父亲还未显达的时候,也正是二嫂的叔祖鲜于嗣的推荐,父亲才能够进行担任太常博士。

    当然,这也是官场上不成文的规定了。毕竟当初爷爷张平出任渔阳太守的时候,对鲜于家多有照顾。所以当鲜于嗣出任范阳太守后,对父亲进行提携也是应有之意。方才二嫂口中的“伯父”,便是当今鲜于家在官场上职位最高的人——鲜于婴。

    他在泰始六年的时候,出任宁州刺史。当时蜀中平定不过数年。蜀中大族势大根深无法轻动,骚乱之事时有发生。所以朝廷以益州版图过大为由,分南中(今云南)设立宁州,以鲜于婴为首任宁州刺史。

    宁州乃是从益州分割出来的一州,平州乃是从幽州分割出去的一州。鲜于婴从西南调到东北,也算是合格的救火队员了。

    只是他隐隐从这个调动中嗅到一丝意味。也许在将来不久,东北的动乱比之雍凉,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由于姊姊的到来,张府特地为她设立了家宴。穿越至今,这也是张韬第一次参加家宴。更难得的是,这一次全家上下人等无病无灾齐聚府中。

    父母、兄嫂、姊姊、侄甥……

    父亲加官进爵、大兄被确立为世子继承家业、二兄学业有成,姊姊与二嫂各自诞下一子一女,而自己与侄儿张舆也逐渐长成,开始在学堂内声名鹊起。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张家都在蒸蒸日上,开始显露出一个跃迁家族的勃勃生机来。

    为了这次家宴,府中早早就开始准备。张韬吃完早饭后,也参与到厨房的运作中去。当然,陪他一起前往的,还有虞婧的妹妹虞圆。

    一直以来,母亲刘氏都想找个丫头照料他的起居,尤其是张孟被出了籍后,自己身边一直无人照应。哪怕张孟出于报答的心思,将大儿子派到自己身边,然而一个偌大的汉子,总归很多事情都不方便。

    母亲数次透露想要帮他找个得力的婢女,均被有意无意地拒绝。如今看到自己带回来一个小丫头,生的眉清目秀,别提有多高兴了。当着全家人的面前,指定虞圆到自己房中服侍。

    看着虞圆怯生生的样子,张韬叹了一口气,既然已经答应了虞婧,就得将她这个妹妹照料好了。一个小丫头,突然间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跟在自己身边也许是最好的结果。毕竟自己终归是张府的三公子,只要自己在,没人敢欺负她。

    想到这里,面对着母亲的指派,他不再反驳,而是默默答应了下来。好在自己年纪尚幼,跟在自己身边也无非是端个茶倒个水梳理下发辫什么的,倒也不算太辛苦。

    大嫂与母亲陪着姊姊聊着家常,他便带着虞圆来到了厨房之中。

    “公……公子……侬来这里作甚?”到了厨房以后,虞圆睁着大眼睛,看着厨房中人来人往,不停地准备着各种食材,脸上挂满了疑惑。

    作为会稽虞家的女儿,她从小也是见过富贵生活的。可是厨房毕竟是女人以及下人待的地方,她还从未见过有哪家的公子会特地跑到厨房里来。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作为一代经学大家虞翻的孙女,从小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成长,对儒家的经典还是了解的。世家公子向来被教导远离厨房,以培养温文尔雅的性格以及悲天悯人的情怀。像张韬这样对厨房充满别样趣味的,不得不让人惊讶。

    张韬见到虞圆满目疑惑,不由问道:“你怎么了?”

    “没什么。”虞圆慌张地摇了摇头,初来乍到她总不能直接便批评人家。

    “呵呵,你莫不是在想什么‘君子远庖厨’吧?”张韬一时间有些恍然,他自嘲地笑了笑,轻声道:“你已经不是第一个这样说的了。”

    不忍见其死,其终归要死;不忍食其肉,其肉终归要入口。对于孔夫子他老人家来说,三月不知肉味已是忍耐的极限。想要吃肉,终归要有人去杀不是?

    若是杀个鸡鸭牛羊就能让人丧失基本的人性,那又何必再披上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平白被人骂作虚伪?

    似乎被张韬猜到了心事,虞圆站在那里,一时之间有些手足无措。

    张韬知道她还不过是个八岁的孩子,当下也不与她计较,轻声道:“跟在我身边,好好看着。”

    厨房中下人们忙忙碌碌,新开辟出来的那套灶台,在他离开洛阳的这段时间里也被下人们擦拭的干干净净。他毕竟只在除夕做了一天的炒菜,厨房中的仆人看的懵懵懂懂的,也没人从他炒菜的过程中学到什么。

    在他离开洛阳的这段日子里,哪怕家人想吃那些口味特别的菜,也无人能够制出。炒菜这种事情,就是一层窗户纸,不懂其中诀窍,也许永远也摸不到门道。一旦明白其中原理,哪怕再笨,也能依样画葫芦炒出两三个。

    看完了厨房,他叫上了张大牛,驾着车朝洛阳集市而去。毕竟已经跟母亲下了军令状,晚上的这场家宴,由他全权负责。

    至于做什么菜式,他的心中已经有了谱。

    东市是牛马市,洛阳城大半的屠宰肉类都是从这里流出。南市是大市,各种常见的商品也算得上琳琅满目。

    张韬带着虞圆与张大牛在城内四处逛游,直到了未时方才回去。

    当然,两个时辰的采买,算得上满载而归。

    回府不久后,张孟带着另外三个儿子也前来府中,送上了一些特别的东西。这些都是当初自己离开洛阳前吩咐他们父子做的。

    首先的一个,便是铁鏊(ào)。

    虽然早在孔老夫子的时代就已经提倡“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然而直到如今,饮食仍然不够精,不够细。

    简单说,眼下人们的日常饮食,以干饭、羹粥和饼为主。

    干饭通常以稷、黍、麦、稻等蒸煮而成,稷、黍、稻等米类做出的干饭称之为“米饭”,其中又以粟米饭最为普遍。而用麦做的,则称之为“麦饭”,用火炒的粟饭,则被称之为“糗”。

    无论以哪种粮食做成的干饭,吃的时候往往是就着水、浆或者羹,以便下咽,与后世北方人吃饭时配以馒头或者大饼类似。

    除了干饭以外,主食的重点还在于粥与羹,除了肉羹、菜羹以外,还有用五谷杂粮熬制成的粥与汤。毕竟粮食产量不发达,只要水里放点粮食煮了来吃,就不至于饿死。

    如果说干饭多是以米类为主,那么以面点制作成的食物,基本上统称为饼。比如面条被称之为“汤饼”,用蒸笼做出来的被称为“蒸饼”,用火烤出来的被称之为“炉饼”等等。

    自从诸葛亮征伐南蛮,以面点制作而成“蛮头”代替人头祭祀泸水,而后逐渐讹称为“馒头”。如今已经逐渐被百姓所接受,成为宴饮以及祭祀中的特定物品。

    当然,如今的馒头是带馅的,倒与后世的包子类似。

    张韬让张孟父子制作成的铁鏊,则是他想用之来制作煎饼。虽则如今已有了青铜鏊子以及陶鏊,都不如铁鏊来的实在。

    要知道后世的“煎饼果子”,可是学生的速食神器。薄薄的煎饼里放上两块薄脆的“馃篦儿”,撒上点葱花,打上个鸡蛋,然后在外面抹上一层辣酱,卷之而起便是一道美食。

    干饭他已经吃的有些腻味了,当下便想着用后世的方法制作煎饼,也让母亲与姊姊嫂嫂们尝尝鲜,顺便解决一下自己肚子里的馋虫。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