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历史军事 -> 关陇

兖州之行 第28章 抉择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六岁称象的曹冲,十三岁死于蛇毒;七岁让梨的孔融,以自己的结局验证了什么叫做“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在大汉朝廷倾颓之际,不但未能挽狂澜于既倒,还让自己满足被抄斩;八岁通《诗》的钟会,在尘埃落定之际反对司马氏,若非钟家底蕴深厚,这世上已无颍川钟氏;九岁明《老子》的王弼,二十三岁即死于瘟疫……

    再加上周不疑、诸葛恪、诸葛瞻……这些年少聪慧的人,要么由于早慧而过早地夭折,要么从小养成飞扬跋扈的性子而招致祸患。但是自己目前只有六岁,父亲为了防止挫伤他的自信,许多批评都是含而不露,更倾向于旁敲侧击。

    可是对于张韬来说,如今的大晋虽然表面上欣欣向荣,实际上早已经无可救药。哪怕以他穿越者之能,若无霹雳手段,也难以彻底扭转局势。可若真是操起屠刀,范阳张家真能得到天下士望而不会受到各方势力的反扑吗?万一有个闪失,他就是导致范阳张家灭族的不肖子孙。

    哪怕以颍川钟氏之声望、太傅钟繇之遗泽,钟会作乱西川后,颍川钟氏也逐渐没落了下去。更何况张家只是一介寒门?

    西晋之后是“五胡乱华”,面对这个差点导致华族灭绝的惊天之乱,他不能不提前作为。可是“五胡乱华”本身就是由“八王之乱”引发。

    随着树机能的叛乱被打压下去,如今的五胡,哪个表面上不是像条狗一样对着朝廷摇尾乞怜?即便以刘渊这等异才,也要在京师看着朝廷各位权贵的脸色。

    可是导致爆发“八王之乱”的根源,就在于大晋复古了西周的分封制,且司马炎为了防范齐王,让各王就藩。同时借鉴了曹氏因为疏远宗室而被司马氏夺权的教训,让各宗王都督封地以卫王室。

    大国食邑两万户,封地军队五千人;

    次国食邑一万户,封地军队三千人;

    小国食邑五千户,封地军队一千人;

    各藩王不但拥有军队,还可以自由任命封地官员,只需向朝廷报备。分开来看,每个封国的军队虽然很少,但是所有诸侯王的军队加起来,几乎占到全国军队的一半。

    这种政治架构,本身就需要政治强人才能够掌控。只要中枢强悍,那么任何一个诸侯国想要叛乱都会被各个击破。司马炎已经当了十多年皇帝,有他在当然不会出事。

    可是,太子偏偏是司马衷!

    若是换了齐王司马攸,这大晋的江山还有几分奢望。可司马炎为了万世一系,偏偏要坚持将帝位传给太子。等将来失去中央的制衡,诸侯王怎能不乱?

    按理说,为了将来不发生“五胡乱华”让华族走上亡国灭种的危险,他应该支持父亲、赞同齐王上位。因为齐王是错综复杂的局势中,少有的能够解套的人选。

    可是他知道,只要支持齐王,父亲在政治上失意几乎难免。站错队,从来都是政治大忌。更可怕的是,哪怕父亲支持齐王,几乎也难以改变司马炎的心意!

    完全可以说,“五胡乱华”的真因,从“高平陵”事变的那一刻起,就种下了。而大晋的建立,又是三国厮杀百年不得不接受的一个上下妥协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都无法消除掉未来的隐患,哪怕是神都不行!更何况他不过是区区一个穿越者?因为败亡的祸因早已贯穿着帝国的始终,搭建了王朝的骨架,融入血液之中。

    若他操起屠刀,以杀代医,剔骨出血,还有几人能活?

    若旧王朝血液已尽,需输新鲜血液才能救活。又有几人甘上祭台?

    若他反对父亲为齐王张目,便是对华族的未来视若无睹。可若是坐视父亲走入历史旋涡,他如何承受破家灭族的痛苦呢?

    张韬似乎沉溺在一个无限的循环中难以自拔。也不知过了多久,等他回过神来,窗外的天色已经黑了下去,只有无数鸣蝉欢快地叫着,丝毫不懂人的痛苦。

    虞圆在一旁担忧地看着自家公子,她隐隐有些明白少爷为何有个“愚痴”的外号了。

    张韬见到虞圆满脸惊慌,心下微微歉意,轻声道:“帮我再拿几副字帖过来,你看我的字最近是不是有些进步?”

    ——〇〇〇——

    巨鹿公府邸,裴浚棺木之前,裴憬披麻戴孝守着父亲的棺木。父亲正值中年,远不到湮没的时候。事情发生的太过突然,远远超出他的意外。

    爷爷裴秀死于“寒食散”,据管家所讲,父亲临死前也服用了“寒食散”。服用之后整个人开始在院内狂奔,变得暴躁不已,而后不断哀嚎,等大夫前来诊治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若是父子两代人均死于“寒食散”,传扬出去只怕裴家的名声也不会好听。所以父亲身故之后,他向朝廷报了个“因病身故”的由头,便开始举办丧礼。

    可是这几日守在灵前,他突然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那就是前来慰问的达官贵人,大多倾向于安慰二叔裴頠。要知道,如今躺在棺木之中的是自己的亲爹啊!

    他在陶盆中放入一叠纸钱,撇着头看了裴頠一眼。这个比自己还要小上数岁的二叔,却是一脸平静地跪在棺木左侧,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周围宗亲传来凄凄惨惨的哭声,只有裴頠面无表情,这让他愈发厌恶。

    河东裴氏自从高祖裴茂在汉末担任尚书令以来,数代之间裴氏子孙枝繁叶茂。裴茂生五子,分别为潜、儁、徽、辑、绾,其中以长房与三房最为兴盛。

    裴潜生裴秀,祖父裴秀作为“开国八公”之一,官拜司空,爵封巨鹿公。祖父过世后,裴家的族长自然而然地便落在父亲身上,如今父亲意外亡故,不但巨鹿公的爵位横生枝节,即便连裴氏族长的位子也是陡生变故。

    首先是父亲的爵位,自己作为长子,按照礼法本应由自己继承,开始的时候他也是这样认为的。然而在为父亲守灵的几天里,他隐隐约约感觉到可能会出现意外的变故。

    谁让二叔裴頠有个好娘呢?

    当初太原郭氏为了家族的安稳,将一女嫁于祖父为继室,一女嫁于贾充为继室。二叔虽然不是长子,然而却是郭氏亲生,朝堂上有太尉贾充的支持,比自己优势大太多。因为按照关系而言,贾充也是二叔的亲姨夫。

    如今平阳贾氏一门富贵,贾女一为齐王妃,一为太子妃。自己虽是长子,无奈父亲在官场上并无建树,若是不想想办法,只怕这“巨鹿郡公”的爵位就要被二叔夺了去。

    至于裴氏家族的族长,无论是自己还是二叔,目前都还没有出仕。再加上年龄又小,已经无法保住“族长”在自己这一支的流传。

    相反,三房如今人才鼎盛,“族长”的人选最有可能落在叔祖裴黎身上。

    裴徽生黎、康、楷、绰,这几位叔祖目前在官场上都混得风生水起。裴黎目前为游击将军,乃是禁卫七军之一,与骁骑将军分领虎贲;裴康目前为太子左卫率而入卫东宫;裴楷则为侍中,成为当今陛下心腹;裴绰则为黄门郎,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他知道父亲一向支持齐王,而三房则是支持太子上位。若非由于父亲之前乃是族长,他甚至会怀疑,父亲的亡故是三房暗中下的毒手!“族长”是守不住了,但是“巨鹿郡公”他一定要拿回来,那原本便是属于他的东西。

    陶盆之中,裴憬麻木地扔着纸钱,瞬间便被火苗吞噬。哭丧声中,裴家的危机已经悄然出现。

    —————〇〇〇—————

    城西衣冠里,这里聚集的大多是名门望族,弘农杨氏的府邸便坐落于此处。

    大晋的名门望族虽然很多,但大多不过是新贵。溯流而上,崛起不过三四代人之前罢了。若论家族持续之久远,影响力之大,还要数弘农杨氏。

    别的家族要么在天才的子孙中崛起,要么在时光的逆流中湮没。只有弘农杨氏经历种种变故立而不倒。

    杨氏出自晋公室羊舌氏,在晋六卿争权夺利过程中,羊舌氏末代家主羊舌食我被杀,其子逃亡华阴。秦灭六国后,杨氏为秦国效力。秦末大乱,刘邦先入关中,杨氏投靠刘邦。

    楚汉之争,项羽败北,在乌江自杀。为争夺项羽尸体,汉军自相残杀,最后尸体分为五人所得,而杨喜则得到了项羽的一条腿。

    项羽的这条腿,奠定了弘农杨氏数百年的荣华。因为杨喜正是杨氏的先祖,因诛杀项羽的功劳,被刘邦封为赤泉侯。

    杨喜曾孙杨敞为汉宣帝时期丞相,杨敞也是司马迁的女婿。

    而到了后汉时期,大儒杨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下扬名,他本人更是被称为“关西孔子”,最后成为朝廷三公之一,官拜太尉。

    自杨震以来,杨家“四世三公”,富贵至极。

    当另一个“四世三公”的家族“汝南袁氏”早已经在乱世洪流中化作飞灰的时候,弘农杨氏却以另一种方式将影响力继续保持了下来。

    那就是与皇族司马氏联姻。

    曹魏之世,出身寒门的曹操建霸府以揽天下,世家豪门成为防范的重点。当司马懿开始韬光养晦的时候,杨修却因为卖弄文采而被杀。

    所有人都以为杨修的被杀是因为处处与曹操作对,却不知这不过是曹操打压世家的由头罢了。自杨修被杀后,弘农杨氏开始陷入低谷,整个曹魏之世,杨氏在朝堂上没落无闻。

    所以为了能够让家族崛起,弘农杨氏选择了倒向司马氏。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