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历史军事 -> 风起黄巾

第200章:拥兵自重的董卓!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初春的洛阳城的街头有些空荡,少有行人来往,也没有什么摊贩。

    这月余来已经很少有摊贩了,人人都忙于耕种,几乎没有闲暇的时候。

    绵绵的春雨让人看不清远处的景色,使整个洛阳都模糊了起来。

    瑞雪兆丰年,春雨贵如油。

    “咳咳咳。”房间中处传来一阵咳嗽的声音,卢植披着一件毛皮俯身坐在桌案前写着行政兵徭一事。

    一阵冷风从堂上穿过,空气中还残留着冬天的一丝寒意,卢植的手按在嘴边咳嗽了几声。

    手中的笔没有握住,摔落在了一边,墨珠溅落在他的衣袍之上。

    卢植深喘了一口气,皱着眉头看向门外:“来人。”

    一个卫兵从门外走了进来,在卢植的面前拜下:“尚书大人。”

    “我问你。”卢植的声音有一些虚弱,伸手拿起了桌案上的笔:“外面,还在下雨吗?”

    卫兵的神色露出了一丝苦意,点了点头:“大人,还在下。”

    这雨根本没有要停的意思。

    “是吗?”卢植的目光垂下,落在桌案上不知道在想着什么,沉沉地摆了一下手。

    “我知道了,下去。”

    “是。”卫兵行礼退下。

    卢植一人独坐在堂中,握着手中的笔,笔尖有些微颤,迟迟没有落在竹简上。

    他放下了笔,抬起头来看向堂外,不知道对着谁问道:“苍生何罪,至以如此?”

    桌案上的竹简上赫然写着,青州黄巾军复起,鲜卑、乌桓寇幽冀二州,羌人再次兵临陈仓关,益州蛮夷**……

    卢植少时拜大儒马融为师,常有匡扶社稷,救济世人的志向,穷其一生追求文景盛世,如今已经是垂垂老矣。

    他是真的不明白,当真不明白,大汉这数十年的内乱,天下是死了多少人,汉家儿郎用几世之烈血得定这四方蛮夷,却又是这般非反即乱,叫人不得安生。

    他真不明白,这世人何罪之有,至以老天如此。

    卢植地眼睛发红,闭上了眼睛,却是一拳砸在桌案上,无力地坐在那。

    求个盛世,真的这么难么。

    厚德殿的阁楼上,刘宏背着手站在楼阁上,从这里能看到洛阳城中景致,若是往常,这雨景是很美的,刘宏定会高兴的做上几句诗赋,但是现在刘宏的样子看起来却有些疲倦。

    天下此起彼伏的叛乱,终于让刘宏从西园的享乐中走了出来。

    “校尉的候选名单已经拟定好了?”

    中常侍张让捧着帛书,恭敬的站在刘宏的身后,微微躬身小声回答到:“陛下,校尉的人选尽在帛书上!”

    刘宏转过身来,他的面色微微泛白,看起来精神有些欠佳,从张让的手中拿起了帛书,扫视着名单上的人选,右手手向着旁侧伸了过去

    一旁的小黄门蹇硕见到刘宏查看帛书伸手过来,将早已准备好的笔递了过去。

    刘宏接过笔,思索了片刻,便在帛书的留白侧,写下了七个人的名字。

    “就按这份名单办理!”

    “喏!”张让双手接过帛书,却发现帛书上,天子只写下了七个人的名字。

    中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下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典军校尉:议郎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谏议大夫夏牟;右校尉:淳于琼。

    西园八校尉只选了七位,唯独最重要的上军校尉却没有选定人选。

    张让正待询问,刘宏却是已经开口定下了上军校尉的人选:“上军校尉就由蹇硕担任。”

    张让心中一颤,抬头看了一眼随侍着刘宏的蹇硕。

    蹇硕这段时间好像一直都跟随在刘宏的左右,而刘宏对他们已经显然有些疏远。

    “诺。”

    张让心中虽然有些惊诧,但面色却未改变,口中言道。

    “臣先行告退,马上安排此事。”

    “去。”

    刘宏精神有些不振,也没有和张让多言。

    张让最后深深的看了一眼蹇硕,继而转身缓缓走出了大殿,他随侍刘宏多年,自然也清楚刘宏的脾性。

    上军校尉之职乃是西园八校尉之首,不可谓不重,连大将军何进都要受到上军校尉的辖制,刘宏就这样交予了蹇硕,而他们连半点的风声都没有收到,这让张让感受到了一些危机。

    似乎天子已经开始对他们有些疏远,张让难以掩饰脸上的惊慌,失去了天子的恩宠,对于他们这些宦官来说,就是死路一条。

    这么多年,他们除掉的官员不可谓是不多,朝中众人早已对他们恨之入骨,虽然也有附从于他们的官员。

    但张让清楚,若是他们失宠,树倒猢狲散,这些官员肯定会千方百计的想要摆脱和他们的关系,甚至倒打一耙。

    张让感到了危急,他缓步走在路上,思索着此前发生事情,到底刘宏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疏远他们……

    绝不是贪污受贿之事被天子发现,他们收受贿赂之事,天子早有耳闻,只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至于清除异己,一部分是为天子除去那些反对的官员,另一部分清除反对自己的官员,但他们办事谨慎,天子也不会因为此事疏远。

    只要他们对天子忠心,办事可靠,天子念及多年的旧情,宠信也不会断绝。

    张让停下了脚步,难道天子真的是听信了那些硬骨头的穷酸书生的话,认为天下大乱的祸源是我们这些宦官吗?张让脸上露出了阴沉的冷笑,那些世家子弟的心可比咱家黑多了。

    ……

    “前将军董卓征讨羌乱甚是反复,前太尉张温曾以天子诏书征召董卓,董卓拖延很久才前去晋见张温,而且据禀,其面见张温时言辞傲慢,手下羌人随从甚多,颇有些不愿与羌人为敌。”

    蹇硕见张让退出大殿,躬身继续向着刘宏禀报道。

    “董卓……咳咳……”

    刘宏又咳嗽了数声,此前他听闻又有人叛乱的消息,太过愤怒,气急攻心,又因为天气原因感染上了风寒,虽然太医已经用药,但现在还是感觉有些吃力。

    “是曾经跟在张然明(张奂)麾下的那个羽林郎董仲颖?”

    董卓最早是在凉州三明之一张奂的手下为将,名帅,猛将,战绩,让凉州军区在汉末边防萎靡的大背景中尤为的突出。

    朝廷也不吝封赏,拜董卓为郎中,封为西域戊己校尉,对于封官董卓当然笑纳,对于赏赐他就没有那么在意了。

    他说“为功者虽己,共有者乃士”,随后将财帛分给麾下的将士,自己分文不留,如此慷慨豪迈的气质,让董卓收获了一批忠实的支持者。

    可就在董卓顺风顺水的时候,一场变故搅乱了他的人生轨迹,建宁二年(公元169年),董卓的老上司张奂因为卷入宦官和外戚的斗争中被罢官去职,归居乡里。

    作为铁杆部下的董卓也被连坐免官,董卓征战了半生,突然失去了工作,这不亚于中年危机的打击让董卓迷失了方向,本该明朗的前方变得晦涩迷茫。

    就在董卓最落魄的时候,时任司徒的汝南袁氏的袁隗向董卓抛出了橄榄枝,董卓见状一把抓住了机会,从关西将门转投到了关东世家。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董卓从军队将领华丽的转身成为了地方大员,担任过并州刺史,河东太守,汉末的官员不好当,黄巾起义,凉州叛乱,董卓四处平乱,来回奔波。

    因为主帅都是不懂军务的世家官员,董卓只能作为副手,所以董卓屡战屡败,直到回到凉州的对羌战场,董卓凭着全身而退才重新散发出了光芒。

    值此乱世,地方大员趁机谋取势力,董卓就是其中之一,但与那些拐弯抹角谋取政治资源的门阀不同,董卓只是比较直接的要军队。

    所以就形成了董卓如今在右扶风美阳屯兵,拥兵自重的局面。

    “正是。”蹇硕恭敬的回答到。

    “朕知道他,之前,好像张温一共派出有六路人马进剿凉州叛军,其中五路人马尽皆战败,唯独这个董卓带着军队全员班师,所以得封为斄乡侯,可对?”

    刘宏虽然脑袋有些昏昏沉沉,但是他记忆倒是不错,此时也想起了那个有着数面之缘,身材颇为壮硕,长相威严的武将。

    董卓以前跟在张奂的后面,倒是显得有些唯唯诺诺,甚是恭敬。

    蹇硕继续说道:“董卓如今屯兵于右扶风,却是难以调动,颇有拥兵自重之嫌疑,除去原来麾下军兵外,又收纳了许多湟中的义从。”

    “袁滂虽然持重谨慎,但是威望不足,只怕是难以节制董卓这样的骄兵悍将,并州现在已经平定,凉州却威胁渐进,三辅地带不容有失啊。”

    “依你之见,该派何人前往美阳,统领大军合适。”刘宏沉吟了片刻,询问到。

    蹇硕不仅忠心,而且通晓军事,这段时间随侍他的身旁,对朝中政事也颇为了解,所以刘宏有时候会询问蹇硕的意见。

    蹇硕顿了一顿,郑重的说道:“依臣之见,非皇甫义真不可。”

    “皇甫义真……”

    谈起皇甫嵩,刘宏的心情倒是有些纠结,皇甫嵩平灭黄巾有功,但也使得其名满天下。

    先前已经派过皇甫嵩去了凉州两次了,上一次更是大败凉州羌人叛军,只是匈奴作乱,自己紧急将皇甫嵩和杨勇召回了洛阳,才失去了消灭凉州叛军的机会,如今更是卷土重来。

    刘宏点了点头:“那董卓如何安置?”

    蹇硕微微一笑:“可使高官厚禄诱其进京,解了他的兵权。”书窝网小说阅读_www.shuwo5.com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