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历史军事 -> 1618:燎原

诡变 第二百四十一章 暖阁会议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紫禁城暖阁

    暖阁从来就没有这么热闹过了,自从先皇避政之后,内阁内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如今这个作为内阁议事的地方第一次热闹起来,先皇最后一任内阁的几位大臣,太师方从哲,六部的尚书侍郎以及挂兵部侍郎衔的江南总督冯君晨一并坐在暖阁之中,诸臣们内里穿着官服,外面都穿着白色的丧服,群臣具在,是在商议大行皇帝的葬议以及新皇登基的大礼。

    新皇已经在大行皇帝驾崩那晚于灵前继位为帝,但是登基大典的仪式,程序以及年号,宫中朝廷的事情都需要由诸臣商定,然后由新皇决定。

    这些事情主要是内阁以及礼部、户部的相关官员负责,其他的官员则多是旁听以及提出一些适当意见,但这些事情多数都是由阁臣决定,剩下的官员也就只是听听而已。

    “大行皇帝的葬议已经拟定,入葬定陵的时间已经选定,孝端皇后与大行皇帝共葬于地宫之中,葬议一结束,工部就会封闭地宫,守宫官兵也已经选好。”礼部尚书朱国柞向诸臣们介绍着大行皇帝的葬议,“不过目前还有一个问题。”

    “葬议如此完整,还有什么问题?”内阁首辅刘一燝作为朝廷首脑,目前也是极为忙乱,虽然新皇在位,但是新皇还在悲恸之中,不能视事,所以很多事情刘一燝也只能一边斟酌一边趁着仅有的机会向新皇询问如何处置,但是新皇多数的时候也就只会来一句,由内阁酌情处置。

    “大行皇帝遗诏,要在定陵地宫之中准备三副棺椁,其中两副是给大行皇帝和孝端皇后的,还有一副,是为郑贵妃预备的,大行皇帝的意思,是要等到贵妃娘娘薨了之后也一起葬入定陵,礼部诸臣都在犯难,大行皇帝的遗诏若是违背了,是欺君抗旨,可若是遵循了大行皇帝的遗诏,那是犯制之举。”

    刘一燝立刻愣住了,犹豫了片刻,他重重地咳嗽了一声,他看了眼坐在暖阁之中的诸臣。

    “就先遵循大行皇帝遗诏,准备三副棺椁,至于日后的事情,就等到日后再说。”刘一燝自己心里清楚,这件事是皇家自己的事情,这幅棺椁是给贵妃娘娘准备还是给新皇已故生母准备那就是新皇自己的事情了。

    朱国柞心领神会,他点点头,立刻遵令。

    “登基大典的准备如何?”

    刘一燝端起了放在自己桌前的茶碗,里面的半杯茶还有微热,他揭开茶杯,饮了一口,从会堪开始,已经过了两个时辰,诸臣中午也都只是吃了些小菜点心充饥。

    “登基大典定于八月初一举行,新帝的年号也已经选定,吉号泰昌,明年为泰昌元年,大典开始当天,先设宝座、华盖、御案、时鼓诸物于宫中,皇上派官告天地、社稷、宗庙,其后,皇上具孝服告于大行皇帝前,宣读大行皇帝遗诏,皇上奉遗诏命,礼毕,即刻冕服行告天地礼,毕,然后于奉先殿内告历代先帝,仍具衮冕于大行皇帝之前,告大行皇帝,行五拜三叩之礼,然后于孝端皇后前,行五拜三叩之礼,毕,然后御驾前往皇极殿,文武百官入丹樨内排列,然后由鸿胪寺引执事官入内,传旨,百官免贺,只行五拜三叩之礼,传毕,由鸿胪寺正官跪奏请升殿,皇上御皇极殿,升宝座,锦衣卫鸣鞭,钦天监报时,鸿胪寺行诸臣五拜三叩之礼,礼毕,诸臣出承天门外候旨,之后翰林官奉诏用宝印,加盖宝印后交由礼部官员,礼部官员奉诏于奉天殿左门外出,锦衣卫于午门外接诏置于云盖云盘之中,导御驾于承天门,并在承天门内接受百官朝贺,开读诏书,大礼即毕,遂诏告天下。”

    这些典章制度都是前代完备的制度,礼部诸官与鸿胪寺、翰林院,锦衣卫方面也都商定完毕,所以也并无多大的异议,诸官也都是一边听一边细声交流。

    “就这么办吧,”刘一燝点点头,接着看了一眼坐在身边的方从哲,道:“太师,就麻烦你奏明皇上。”

    方从哲却笑着点头,双手抱拳看着刘一燝道:“刘公,这件事怎么轮到老夫啊,就请内阁把礼部的折子递上去,皇上御批就可以了,登基大典这事情我们都不熟,就请礼部照着典章制度去办,不懂的话,还可以查阅当年申公所记录下来的东西,然后由皇上自己决定。”

    刘一燝点点头,这种事情也就只能是内阁拟定规制,然后交由皇帝处理了。

    “这里还有一件要事,要和诸僚商议,”刘一燝稍息片刻,便又看了一眼暖阁中的诸臣。

    “大行皇帝的遗诏,要废除矿税、榷税以及各地的税监,皇上是仁善孝顺之君,不忍违背大行皇帝的遗诏,因此有中旨要求内阁迅速拿出一个措施,立刻停止各地所征收的榷税、矿税并立即将派往各地的税监召回,诸僚可有什么办法吗?”

    刘一燝这么一句,一旁的方从哲立刻眉头一皱,但却很快就平复心情不再说话,户部尚书韩爌接口道:“矿税、榷税二项朝廷之中本来就多有反对,前几年各地更是多有百姓抗税的行动,以致于几乎酿成了民变,如今皇上顺应天时民意,革除弊政,真是我大明的福分啊!”

    “是啊是啊,”暖阁之中的多数官员都点头称是,当初为了废除这两项税收,朝廷里上书奏议而被革职的官员多达数十人,民间更是群起蜂拥,甚至出现了织工、矿工捣毁税监衙门,捕捉打杀税监的事情,虽然这些事情也相继被东厂和锦衣卫平定,因此朝廷上下对这两项税收颇为不满。

    “依着我看,应该由户部、吏部、刑部、御史台四司的名义,立刻向各地的衙门和税监下达废除榷税、矿税的旨意,并且即刻召回税监,并对所有税监所征收的税银加以清查,若是有税监中饱私囊的,应追究税监的责任,并查没其所得。”刑部尚书黄克瓒立刻起首道。

    “除此以外,应该立刻召回那些因反对两税的官员们,以示皇上对这件事的定论。”

    “有道理!”

    众臣们都纷纷应和。

    刘一燝见众人都点头,也是颇为满意,只是他注意到一旁的次辅孙承宗一直没有说话,便问道:“孙公,往日里你的话最多,今日你这是怎么呢?当初你可是也是反对两税和税监的。”

    孙承宗一听这话,愣了一下,接着苦笑了一下,看了一眼坐在暖阁一边,一语不发的冯君晨。

    “税监是必须要召回的,但榷税、矿税两项,在下以为,不可操之过急,不如等到皇上登基大典过了之后,再与皇上商议也不迟。”

    众人一听,顿时哗然。

    “孙阁部,榷税、矿税两项苛政恶名远扬,皇上体恤百姓,下诏废除,正是顺天应命之举,孙阁部您这是要做什么?难道是要替那些税监开脱不成?”

    “孙阁部,你身为朝廷大臣,内阁重臣,怎么可以出此不道之语?榷税、矿税两项不废,难道还要与民争利?孙阁部这话是饱读孔孟圣贤之书的人所说的吗?”

    一时之间,群情汹汹,就连一旁的方从哲也是为孙承宗捏了一把汗,他做了七年的内阁独相,心里其实清楚这两税的作用,这两税虽然扰民乱民,但不得不说,朝廷也因此多有收益,虽然这收益多数都入了内府,但是朝廷还是得了一些甜头的,否则的话光靠朝廷里的那些田赋,他早就当不下这个家了,他心里清楚,孙承宗大概也是知道了这两税的好处,为了朝廷着想,他恐怕是想保留下这两税,只要对两税的收税方式和税率加以调整,将两税完全推行下去,那朝廷恐怕就能很快拜托目前这窘迫的度支状况了。

    改革两税,方从哲想过,可是他是绝对不敢说的,因为说了,朝廷里很多人会对他群起攻之,就算是通过了这两税的改革,但到了实施的时候,从朝廷到地方,也会有人层层作梗,因为朝廷里和地方上的很多官员都与那些商人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他们怎么可能眼看着自己的钱被朝廷收去呢?到时候,恐怕就算是方从哲那些同僚、学生都会跳起来和他作对。

    张居正一代绝才,尚且做不到与天下书生为敌,他方从哲还是省省吧。

    看着孙承宗被人不停责问,方从哲虽然同情,但他却绝不开口,他自己心里也清楚,反对废止两税,就是同朝廷里大多数人作对,这些人和他们背后的门生党羽的口水是足够把一个人淹死的,到时候自己被扣一顶儒家败类的帽子,那他可就要遗臭万年了。

    当初辽东的事情他就已经很侥幸了,这个时候他是绝对不会出头的。

    “既然诸位大人要废止两税,那好,我也有一句话要说!”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