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帝国风云录

正文 第五十四章 这是我的地盘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四章 这是我的地盘

    原野迟疑了片刻,低声说道:“总帅,时间这个时间恐怕来不及了。”

    从太原到府州最近的路程也有五百多里,往返一趟需要时间,但战场形势太紧张了,尤其杀虎口战场,如果短期内大宋援兵未能赶到,整个战局将对义军非常不利。

    李虎转头望向吴思铭。既然折家在大战爆发之前就把吴思铭派到了大同,那么折家显然对云中路的形势有比较准确的判断,折家预计金军肯定要进攻,所以才胆敢做出要挟之意。由此推断,折家应该考虑到双方建立联系并达成妥协的时间和援兵北上的时间不能发生冲突,如果李虎战败,大同丢了,谈判就算成功了又有什么意义

    吴思铭看到李虎不假思索的答应了,心里喜翻了天。这个李虎果然是北方枭雄,拿得起放得下,看他那个样子根本不在乎这点利益损失,这个胸襟和胆识足以证明李虎是个人物,将来的成就非同凡响。怪不得大哥宋江和哥哥吴用到了西北后,听说李虎从辽西杀到了代北,并且占据了山后,随即把梁山再度崛起的希望寄托于李虎身上。现在看来,这步棋走对了。

    吴思铭正在高兴的时候,发现李虎望向自己,急忙说道:“折家世居府州,谁出任府州知州,谁在折家说话算数。现任府州知州是折可求,我到大同来拜见虎王,就是奉了他的命令。临行前,折可求对我说,如果虎王愿意和折家就未来的西北局势坐下来好好谈谈,那就把这份书信递给虎王。”吴思铭从怀内掏出一份书信,双手高举,恭恭敬敬地递到李虎面前。

    李虎接过书信,没有拆开,而是递给了原野。原野马上撕开蜡封,拿出书信细看。

    “折可求怎么找到你了”李虎望着吴思铭,疑惑地问道,“他怎么知道我们之间曾有来往”

    “虎王知道杨志这个人吗”吴思铭问道。李虎点了点头,青面兽杨志,水浒传里鼎鼎大名的人物,当然知道了。

    “我们在海州投降后,有三个人因为家世的关系,离开梁山军到地方为官了。一个是杨志,他是西北麟州杨家的后代,现在在种师道手下为将。一个是呼延灼,他是西北太原人,是呼延赞的后代,现在在太原做都监。还有一个是关胜,他到济南做巡检去了。”吴思铭说道,“我听折可求说,杨志随种师道到了河北参加北伐,出任选锋军副统领。我们之间的事,就是杨志告诉折可求的。”

    李虎微微颔首。大宋招抚了宋江,但又怕他再叛,当然要分裂他的内部。在现今这个乱世,有时候举旗造反再受抚,也是做官的一个最好途径。杨志走世荫承袭这条路不顺利,走造反受抚这条路倒是一帆风顺,看样子他混得很不错啊。

    “宋大哥带着我们二次举旗造反,本意想渡江与方腊会合,谁知方腊没有支撑多久就全军覆没了。再次投降后,宋廷把我们全部赶到了西北,而折家负责看押之责。折可求担心我们又造反,至今没有给我们武器,也没有给我们军饷,仅仅让我们吃饱穿暖而已。”吴思铭很气愤,但也很无奈,“折可存找到宋大哥之后,宋大哥提了个条件,如果这件事办成了,要给我们武器,给我们军饷”

    “你以为他会给”李虎笑着问道,“这次北上支援大同,折可求完全可以给你们梁山军一个机会,但他没有,可见他根本不信任你们,也不愿意相信你们。”

    吴思铭叹了口气,“现在梁山人很苦,几个月来,我们一直在做苦力,靠做苦力勉强糊口。本来我们连家眷在一起也不过六千人左右,但官府借着这个机会,把梁山泊一带和我们沾亲带故的人,甚至连朋友c邻居都一起赶了出来。现在我们有一万两千多人,能打仗的壮丁只有三千多,折家认为我们是个大包袱,一直想把我们逼走。”吴思铭望着李虎,眼睛里露出哀求之色,他想说什么,但开不了口,“林大哥的病其实不严重,但我们没钱给他抓药,他强撑着和我们一起做苦力,一个冬天下来,他就不行了。”

    李虎知道吴思铭的意思,他摸着下巴上的胡子,仔细考虑是否收留的问题。

    以梁山现在的状况来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他们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估计要不了多久他们就要被折家生吞活剥了。

    其实折家也有难处,一万多人的吃喝是个问题,一万多人的安置更是个问题,尤其让他们头痛的是,宋江和他们的一帮兄弟都不是普通人。大宋自早期四川王小波c李顺造反到现在一百多年了,宋江是第二个举旗造反的大反贼,而且他还是在京畿附近,在天子脚下造反,并且转战四方,一度挡者披靡,这太厉害了,这主儿就应该杀了,你不杀他,他迟早还是要造反。

    “我们是中原人,到大西北来其实等同于流放。朝廷之所以不杀我们,把我们流放到西北,一则是为了安抚人心,二则是因为汴京有人要杀我们。”吴思铭眼里的哀求之色更浓了,“折家这是在逼我们造反,然后把我们一锅端了。”

    “谁要杀你们”李虎问道。

    “蔡京c梁师成c高俅”吴思铭说了几个名字,“我们造反是替天行道,是诛杀奸佞,我们在檄文里写得很清楚,而且这些年我们也杀了他们不少亲朋故吏,彼此仇怨甚深。宋大哥之所以要二次造反,就是知道这些人肯定不会放过我们。”

    李虎听到蔡京的名字,脸色骤然变冷,狗娘养的东西,你给老子多活几年,只待老子在代北站住脚了,老子势必要杀了你,宰了你全家。

    “到云中来,到我这里来。”李虎断然说道,“我现在是大宋的汉王,是大宋的藩镇,云中路就是我的地盘。”

    吴思铭一直在祈盼着这句话,当他真的听到这句话之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水突然滚了下来。

    吴思铭跪倒在地,用力磕了三个头,哽咽失声,“谢汉王。”

    “你起来。”李虎敲了敲案几,示意吴思铭不要太激动,“其实我们是一家人,我和林冲c卢俊义c武松都有很深的渊源。上次我派人到淮南找你们,就是因为他们,可惜没能把你们救出来,为此一直很愧疚。这次好不容易又相遇了,我不会再错过机会,我一定把你们救出来。”停了一下,李虎又说道,“不过,现在我投奔大宋了,而梁山名义上又隶属于大宋的西北军,我想把你们拉到云中不是一句话的事,其中肯定要费些周折,我要和折家好好商量。”

    吴思铭自然知道这其中的麻烦。李虎突然提出来要梁山人,折家虽然不知道李虎的用意是什么,但势必会趁机要价,李虎又要损失钱财了。

    “折可求怎么说”李虎指着原野手上的书信问道。

    “折可求说,二十日,他到宁武关恭候大同特使。”原野说道,“折家早有准备,这次谈判恐怕对我们不利。”

    “不会的。”李虎笑道,“折家如果贪得无厌,早就被人连根拔了,折家之所以能在西北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正是因为他们知道变通,知道进退,知道轻重。一个以武存世的家族从唐到宋,历经数个朝代而不倒,这其中的生存之术大不简单,很值得我们借鉴。”

    原野笑笑,不以为然。四百年的将门世家的确罕见,但这只能在中国出现。在宋之前,藩镇肆虐,将门显赫。到了宋,以文制武,将才稀缺,只能靠将门世荫承袭来支撑大宋武力。如果换一个方向,折家不是背靠中原,而是背靠北方,他无论在大辽还是西夏,他都没有今天的荣耀和地位。

    折家为什么在西北局势出现重大变化后马上要结盟李虎原因就在如此,他必须确保西北将门世家的利益,只要北方有强虏,折家就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李虎是个汉虏,也是个武人,而且还是个藩镇,李虎在西北的发展将直接关系到西北将门世家的利益。大家同在西北,反目为仇自相残杀只能好了别人,不如做兄弟,齐心协力经略西北,有财大家发。

    “折可求的条件是什么”李虎又问道。

    原野把信递给了李虎。吴思铭在当面,有些事情不能说。

    李虎仔细看了一下。折可求在书信里说了很多,但主要集中在西北策略上。

    大宋的西北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西夏的防御,一个是对辽国的防御。在大宋没有收复燕云之前,大宋是消极防御,虽然很多西北统帅提出了极具进攻性的弹性防御,但它还是防御,而且大多时候大宋还是采取消极防御,一味固守堡寨而不愿进行野战,即使大宋在夺取了天都山和横山,确立了对西夏的战略优势后,大宋还是以消极防御为主。

    童贯主掌西北军事二十年,他一贯采取的是积极防御,虽然他因此取得了很多战绩,但败绩同样突出。由此,枢密院c童贯和西北军将帅们在西北策略上产生了激烈的冲突,矛盾不可调和。当童贯战绩突出的时候,他曾主掌枢密院,但皇帝为了缓解矛盾,还是让郑居中主掌枢密院,以便在枢密院c西北军统帅童贯和西北军将领之间求得平衡。

    如今,山后回归大宋,又增添了李虎这个强悍的藩镇,那么西北策略肯定要改变。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