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玄幻魔法 -> 皖江情怀

《皖江情怀》正文 卷一百零一 岳西翠兰结仙缘 二祖道场司空山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我觉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总给人以飘飘欲仙的气息。在红雨落英中,我僦居穷巷,总会感到简陋寒怆。心情宁静,生活艰苦,我却于痛苦卖笑中,寻找清奇磊落的翠绿。可是我只找到了,声在声藏不露,色在色容隐隐。但是,就是这些,让我在残缺不全的脚印里,拥有振作一切的力量。天空静,繁华落,谈谈玩玩的生活,也变得庸俗而不寂寞,便也有了锦绣的诗篇,和奔放撕裂的豪情。

    岳西县是安庆市代管县,位于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因位于古南岳之西而得名。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与湖北省接壤。岳西是安徽省唯一一个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纯山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区“五区”于一体的县份。一九三六年,划并潜山、霍山、太湖、舒城四个县的边界结合部设置建县。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七十三。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全县药材,茯苓、天麻、杜仲、麝香、石斛等三十余种名贵药材在国内外久负盛名。与霍山、舒城、潜山、太湖、湖北省英山等等县接壤。县城天堂镇,位于县东南部,东距安庆市一百余公里,北距省城合肥市近二百公里。

    岳西县,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凉,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四季分明。由于地形复杂,小区域气候差异大。天羊山脉,北起与霍山交界的天鹅尖,西行经明山寨、鸡笼尖等处,全长约六十九公里,形成县境西北屏障,从黄茅尖至羊角尖以南一线为岳西、英山两县界山。青四山脉,由岳霍交界的小青尖,经青尖寨、癞痢尖、老林寨等处至崇西岭与太湖接壤,全线构成大别山南坡东西分水岭,全长约五十公里。多丛山脉,由多枝尖经团凸寨东越西界岭、公界尖、双坪等处抵丛毛尖与潜山交界,全长约六公里,古为潜霍两县界岭。多枝尖至二祖山一段山脉为大别山东部江淮主分水岭。岳西交通主要以公路为主,现有公路一零五、三一八国道以及二零九、二一一省道均纵横穿越岳西全境;济广高速自北向南纵贯岳西,还有岳西至武汉的高速公路等。汽车的长龙在千山万壑之间奔驰,跨峡谷,入隧道,越高山,风驰电掣,一路向前。车行高峰长虹,俯瞰深山河谷,人若蚂蚁;仰望头上高山,触手可及;身旁白云飘渺,雄鹰相伴,给人的感觉是腾云驾雾,遨游太空。

    全县境内群峰逶迤、林壑幽深、四季见景,气候宜人,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有著名风景名胜区二十处,景点一百八十多个。其中有司空山、妙道山国家森林公园、鹞落坪自然保护区、明堂山、天仙河、枯井园、法云寺、汤池温泉、云峰峡谷、毛尖乡水库、县革命烈士陵园、罗汉松、牛草山高山草甸、古银杏、涓水湾避暑山庄、鹭鸶河大峡谷、长河古树、金壁寺、深村红叶、太白书堂、请水寨暴动纪念碑、石畈高山蔬菜基地、鄂豫皖边区国共和谈旧址、方氏宗祠、红岩电站峡谷、黄泥古墩遗址、窖形包遗址、刘氏宗祠、袁家渡峡谷、响肠老街、兴禅寺、神马峰等等。据考古证明,早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生息、劳动。后经历代兵家争战,社会动乱,境内人口迁入迁出,时兴时衰。

    秦朝,南属庐江郡、北属九江郡、衡山郡。汉朝,初属衡山国,后属庐江郡,东北属龙舒县,西北属潜县,南属皖县。东汉建安五年(二零零年)魏占,十九年入吴。三国鼎立时,南属吴庐江郡皖县,北属魏博安县、六安县。晋代,西晋沿袭吴庐江郡制,改魏博安县复置潜县,六安县南复置舒县;东晋义熙元年(四零五年)改皖设晋熙郡和怀宁县,属豫州。境地北属潜县、舒县,南属怀宁县。南北朝,刘宋元嘉二十五年(四四八年)析怀宁县置太湖左县,境内东南属晋熙郡怀宁县,西南属太湖左县,西北属岳安郡岳安县,东北属庐江郡舒县。隋朝,改岳安县为霍山县,改太湖左县为晋熙县,改晋熙郡为同安郡,舒县并入庐江县。开皇十八年(五九八年),晋熙县改名太湖县。境地北属庐江郡霍山县、庐江县,南属同安郡怀宁县、太湖县。唐朝,开元二十三年(七年)析庐江县置舒城县,二十七年(七三九年)霍山县并入盛唐县。天宝元年(七四二年)复置霍山县;境内北属庐州舒城县、寿州霍山县,南属舒州怀宁县、太湖县,三州统属淮南道。五代十国时,后梁、后唐时属吴;后晋、后汉时属南唐;后周显德五年(九五八年),南唐献江北十四州(含舒州)于后周;怀、太、舒、霍四县建置未变。北宋时,开宝四年(九七一年),废霍山县为故埠镇入六安县。政和五年(一一一五年),同安郡改为德庆军,境内南属舒州德庆军怀宁县、太湖县,北属寿州六安县、庐州舒城县;南宋绍兴十七年(一一四七年),德庆军改为安庆军,怀、太、舒、六4县建置未变;两宋时统属淮南西路。元朝,至治三年(一三二三年)析怀宁县置潜山县,境地南属安庆路潜山县、太湖县,北属庐州路舒城县、六安县。明朝,撤路设府,弘治七年(一四九四年)分六安、英山二县地复置霍山县;境地南属安庆府潜山县、太湖县,北属庐州府霍山县、舒城县,两府先后上属江南行省、直隶中书省、六部、南京(又称南直隶)。清朝,初属江南省,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年)裁江南省设江苏、安徽二省,境地属安徽省安庆府潜山县、太湖县和庐州府舒城县,直隶六安州霍山县。

    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废州府,各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年)六月设道,境地分属安庆道潜山、太湖县,淮泗道霍山、舒城县。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废道,各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十月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潜山、太湖属第一专区,舒城、霍山属第三专区。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元月,国民政府为“剿匪”需要,析潜、太、霍、舒四县边境设立新县,因区域“适居潜岳之西”,故名岳西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管辖。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沿江而上,岳西县东南邻县沦陷。民国二十九年(一九四零年)四月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同年七月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十一月十八日,岳西改为五等县。民国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复归第一行政督察区。一九四八年,岳西全境解放,属皖西一分区。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五日,属皖北行署安庆专区。新中国建国后,岳西县仍属皖北行署安庆专区。一九五二年四月十二日,皖北行署与皖南行署(省级)合并成立安徽省。一九七一年三月二十九日,安庆专区改称安庆地区。一九七九年二月二十七日,安庆地区改称安庆行署,岳西县隶属未变。

    “岳西翠兰”,是生长在大别山区的优质云雾茶。产于境内的主薄、头陀、来榜区。该地原属陆羽《茶经》所载盛产茶叶的寿州和舒州,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茶园周围树木葱笼,百花溢香,云雾弥漫。“岳西翠兰”是在地方名茶小兰花的传统制作技术基础上创制的。该茶外形芽叶相连,舒展成朵,色泽翠绿,形似兰花,香气清高持久,汤色浅绿明亮,滋味醇浓鲜爽,叶底嫩绿明亮。岳西翠兰创制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九八五年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称号。“岳西茭白”,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以施农家肥为主的耕作方式,其产品个大、色白、脆嫩,口感极佳,入口有香甜味,是城市居民餐桌上不可多得的佳肴。岳西良好的生态环境,加之推行标准化生产,很少施用化肥和农药,岳西茭白产品,全部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岳西茭白产品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一般地区茭白产品。且产品七至九月集中上市,较好地填补了国内市场的伏缺和秋淡。

    岳西县境内群峰逶迤、林壑幽深、四季见景,气候宜人,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司空山”,位于岳西县城西南,其渊源于周,开发于汉,盛极于唐。一峰玉立,直指云天。山势雄浑奇秀,景色幽深奇幻;山间云雾缭绕,晨钟暮鼓回旋。汉代,梅福(字子贞)和左慈道长都曾隐居此山。天宝三年(七四四年),唐玄宗赐银敕建“无相禅寺”,下设九庵四寺,司空山一时僧尼云集,香客盈门,盛况空前。公元五七七年,佛教禅宗二祖(中华禅宗始祖)慧可大师受达摩,心法护经像南下隐居此山,并在此开宗说法,传衣钵于三祖僧璨,从此,司空山成为中华佛教禅宗之发祥地,在佛教界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唐代诗人李白曾隐居于此,饱览胜景后,写下了飘逸放旷、千古传诵的《避地司空原言怀》、《瀑布》等诗篇,并刻于太白书堂故址后的石壁上。历代文人雅士纷纷前来,登高参禅、拜佛祖、访仙踪,遍题诗刻一百余处。司空山著名的景观有:二祖禅刹、太白书堂、如来安禅、司空佛光、北岭松风、乌牛古石、南崖瀑布、祖师洞、传衣石、讲经台、应子石等。“鹞落坪”,位于县城以西包家乡境内。这里地处大别山主峰位置,生态环境十分丰富,气象万千、林海、云海、雾海、美丽壮观。这里蕴藏着原麝、大鲵、娃娃鱼、大别山五针松、香果树、多枝杜鹃等众多的国家珍稀动植物,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莽莽林海、珍禽异兽、溪潭飞瀑、名山古刹,这里是休闲消暑、回归自然的乐园。“天仙河”,位于岳西县城以南三十五公里处,蜿蜒二十余公里。乘上古老的竹排漂流其间,冲激流,过险滩,其乐无穷;观两岸,青山依依,田园阡陌,风光无限。被省内外的风景旅游专家赞誉为“安徽第一漂”。“妙道山”,位于岳西县城西南五十公里处。唐朝时,高僧义玄来此传道,世称临济祖师;其所创禅宗南派远播海内外,故禅宗称此山为“妙道山”。北宋时,宋仁宗母舅李三道长入山修行,仁宗钦赐“金璧禅林”匾额,敕建属庵二十四座。故金璧寺为临济派名寺。山中有关禅宗的景点极多:“祖师洞祖师尖”、“妙道佛光”、“石滴仙脂”、“飞来玉榇”、“孤塔凌霄”、“仙憩遗踪”、“石狮哮月”、“玉兔望月”等等。山区云雾缭绕,奇葩遍地,山鸟和鸣,灵兽飞奔,佛光夕照,彩虹幻影,一派仙乡佛国气象。

    慧可大师(487-593),洛阳武牢(今洛阳东)人。少为儒士,博览群书,通达老庄之学,后出家,名神光,又称僧可,精研佛典。四十岁时,礼禅宗菩提达摩祖师,立雪断臂求法,达摩感而许之,赐法名慧可,继禅宗法嗣,受达摩衣钵,为禅宗二祖。天平初(五三四年),至东魏邺都传禅,受异派迫害。北周武帝灭佛,慧可率弟子逃难,投锡于狮子山(又名九龙山)上,在大葫芦石洞内面壁参禅,修建禅堂,拜佛诵经,收徒传道,开设道场,使禅宗逃脱了武周劫难。慧可于司空山传法于三祖僧璨,僧璨传四祖道信,随信传五祖弘忍,弘忍传慧能、神秀,南能北秀,弘扬禅法。自后东渡西来者日盛,中华禅宗又传入朝鲜、日本,并扩大到东南亚及西欧、北美各国。二祖慧可承前启后,向为佛教界所推祟。二祖道场历经沧桑,几度废兴。唐天宝二年(六二九年)僧本净在司空山建“无相禅寺”,造下院九庵四寺,是时香客云集,游人跻踵,一时名场中外。唐国公狄仁杰贬任彭泽县令时,捐资修狮子山二祖禅堂,适时“香烟缭绕芳千古,圣泽长明照万秋”。越五代至宋,又有正德、真际、园通、清晓等高僧相继重光祖刹,香火鼎盛,禅业大兴。经唐、宋、元、明、清兵焚相连,二祖道场几经劫难,至“文革”期间,所存无几。

    我日耽风雅,无念自己写下素事篇章。每援笔饰笺,辄劳悬怀,命蹇如斯,殊觉赧颜。我在此只是淡写生活旋律。我非倩人,亦无蓝本,信步观场,稍散郁滞,慨当以慷而已。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